EN
//www.iruorou.com/

辽宁:构筑创新高地支撑经济增长

2017-12-29 10:48 来源: 辽宁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构筑创新高地支撑经济增长
——我省加快推进“高新区建设年”工作综述

经过一年的扎实推进,我省“高新区建设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截至11月底,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30亿元,同比增长7.5%;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3亿元,同比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545亿元,同比增长17.1%。

目前,高新区申请发明专利件数占全省总数的近3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全省总数的1/3。沈大自创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例接近2/3。

一年来,我省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高新区经济、科技指标大幅超过所在地区水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强化顶层设计 建立体制机制保障

目前,我省有8个国家级高新区、7个省级高新区,已完成了省级以上高新区在全省14个市的全面布局,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居全国第五位。

为加快高新区创新高地建设,增强高新区对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作用,我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体制机制保障,务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高水平发展。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2017-2020)》明确提出了将高新区打造成创新驱动引领区、新兴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和开放合作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并部署了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升创新能力等八大重点任务。《沈大自创区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5)》则为系统推进自创区发展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关于加快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等文件,建立健全了对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政策支持机制,不仅促进了中关村“6+4”政策、科技成果转化、“人才特区”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的落地,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各高新区制定符合地方特色的原创性政策,形成了在人才、科技、金融等方面大胆突破、更接地气的“小气候”政策环境。

以绩效评价为创新导向,建立能上能下的退出机制,也促进了高新区的转型升级。省政府一方面以评促建,评估高新区发展绩效,让不合格者退出,增强高新区的紧迫感;另一方面以升促建,支持发展得好的省级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支持发展得好的县建设省级高新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以“放管服”改革为主要突破口,全省各高新区不断加快商事制度等各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沈阳高新区探索建立了专业化园区管理模式,将行政事项审批时限压缩到法定时限的40%以下。大连高新区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即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阜新高新区按照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自行审批后报市直部门备案或直接履行手续。盘锦高新区采取“审批不出园、服务不离园、检查不到园、收费不进园”的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注册电子化改革。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高新产业聚集区

在今年的“双11”期间,盘锦市高新区海兴科技公司网售了1800万元的货物。看似普通的衣柜、鞋柜和奶瓶箱等产品,却是应用了特殊材料的高科技产品。以收纳家具为主打,这个公司全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翘楚。

在盘锦高新区里,有很多低调的行业老大。生产手机摄像头的中蓝电子,国内市场占有率行业第一。以其为核心的盘锦电子产业园,如今已成为东北最大的电子件生产基地。

随着高新区建设年的深入推进,全省高新区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加速。目前,正在重点打造的30个特色产业集群,涵盖了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预计实现收入超3700亿元。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为抓手,聚焦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机器人、洁净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辐射带动相关国家高新区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截至11月底,沈阳高新区机器人、IC  装备产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4.5%和24.3%;大连高新区软件信息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生物医药产值同比增长15%。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沈大自创区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1家,同比增长30%,总数达到789家,聚集了IBM、惠普、艾森哲等146家世界500强企业。

同时,其他国家级高新区也成绩斐然:鞍山高新区重点打造垂直整合光电产业链,激光园入驻企业收入同比增长25%;辽阳高新区加快推动芳烃、铝材两个产业集群发展,今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超300亿元;本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盘锦石化等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态势良好,正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

搭建创新平台 提升创新能力

开展“高新区建设年”工作,我省注重“高”和“新”的内涵,将高新区作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策源地,支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建设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发展各类科技金融产品。

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我省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增强高新区中高端技术供给能力。目前,全省高新区已建设省级以上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378家,搭建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63个,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41个,众创空间和孵化器129个。在各类创新平台支撑下,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拥有专利总数达20806件。沈阳、大连、鞍山高新区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在沈大自创区,围绕江南平台入口 确定的打造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中心这一核心任务,沈大两地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区域创新中心,形成了研发机构、产业平台、创新基地等科技基础设施集聚的新格局。截至11月底,沈大自创区建设了包括“国家能源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重点实验室”“中关村国家开放实验室沈阳服务中心”“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等在内的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348个,科技服务机构400余家,产业技术平台28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38家。

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挑战赛”“海外学子创业周”等系列品牌活动,沈大自创区已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区”一体化的完整创业孵化链条,拥有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双创载体142家,孵化面积达283.8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超过5500个,创客数量近9000人。(记者 王笑梅)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