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北京:高速路建设“跑进”新征程

2017-12-29 09:16 来源: 北京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明年高速路建设超200公里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主骨架将形成
高速路建设“跑进”新征程

明年,北京高速路建设里程超200公里,10条高速同时在建;未来两三年,北京每年都有新高速开通,连接京津冀的高速路网正在织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主骨架将形成。

与此同时,北京高速路建设已经“跑步”进入新征程,从规划审批、生态环保、智能技术、集约用地、投资模式等方面进行着新的探索——当年立项当年开工,“一会三函”为高速路建设提速;避绕生态环境敏感区,打造绿色公路亮点工程;应用BIM技术、5D可视化模型等,提高工程精度和效率;三线共构、四线共位、五线共廊,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采用PPP模式引资,转换政府职能,减轻政府当期财政压力。

规模:建设里程翻番,工程难度加大

“十二五”期间,本市高速公路年均建设项目2-3项,年均建设里程约70公里。“十三五”的头两年,本市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成倍增长,高速公路每年建设项目达到7到9项,在建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到184公里和208公里。

除了建设规模成倍增长,工程建设还迎接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016年开工的延崇高速9.4公里松山隧道刷新了北京最长隧道纪录,此前保持这一纪录的是2015年开工的兴延高速5.8公里石峡隧道;2017年高速公路在建项目特大桥数量达到19座,创历史新高;延崇高速桥隧比高达87%,比普通高速路一倍还多,2公里长的妫水河隧道下穿妫水河;京秦高速6.3公里有28座桥,堪称“桥上路”;兴延高速山区段控制性工程梯子峪特大桥主墩高达48米;首都地区环线高速路(通州-大兴段)将建设跨越北运河、潮白河的2座跨河桥……

速度:两年内完工成为新常态

如果从空中俯瞰北京城,一张连接京津冀的高速路网正在越织越密:新机场高速路、新机场北线高速路、京开高速拓宽工程(魏永路至西黄垡桥段)完工后,将构建围绕新机场的“五纵两横”交通网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主骨架;服务于世园会、冬奥会的延崇高速、兴延高速将大大提升京西北通道通行能力;京秦高速北京段正加速向东推进,与河北段、天津段接驳,最终抵达秦皇岛;首都地区环线高速贯通成环后,将把北京、承德、廊坊、固安、张家口、崇礼等节点城市一一串联起来。

“北京高速路进入建设黄金期,今年9项同时在建,明年将达到10项。”市交通委工程管理处副处长张伟细数,“去年开工的京开高速拓宽工程,年底有望实现主线工程基本完工;刚刚开工建设的新机场北线中段计划明年底建成。仅仅一年时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张伟告诉记者,两年内建成一条高速正在成为北京的新常态。

放管服的理念,加快了“交通先行”的步伐。今年3月底,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批复时,约2.1公里工程已经提前进场推进,“一会三函”机制使重点项目如期开工。

绿色:延崇高速为“生态敏感区”绕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公路”的理念贯穿在首都高速路建设过程中。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点项目,延崇高速一大亮点就是全国首批8个绿色公路示范工程之一。项目相关同志介绍,延崇高速规划选线时曾将已经做好的最优线位方案“推倒重来”,重新开展环保选线,原因在于,最初线路要穿越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为此,北京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更好的生态选线方案,交通部门还专程前往外省市调研。最终,修改后的方案调整了自然保护区附近的隧道入口和立交位置,将线路巧妙地由核心区迁至缓冲区,从而避开了生态环境敏感区。

高速路工程还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由于延崇高速需要跨越妫水河,为了不破坏景观,采取下穿隧道方式过河取代常见的桥梁架设,这不仅在北京是第一次,在整个北方地区也算是罕见的工程。由于需要将两条主车道和两条辅路同时下穿,断面大,而妫水河河道又宽达400米,不能使用盾构机施工,只能截断河流,明挖隧道,增大了施工难度。

集约:“火柴盒里修路”省空间

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新国门第一路”——新机场高速路正在进行一场艰巨的“空间战”。长达7.9公里、高度近30米的共构体中,从上到下,分高速公路、轨道线、团河路三层,这样的路轨共构形式在北京尚属首例。

设计师曾介绍道,要按照以往的传统,将铁路、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市政路都平铺在路面上的话,至少需要200米的宽度。而一层层叠起来,再加上旁边的高铁,基本上用100米宽的廊道就能容纳4条线路,占地的宽度至少缩减了一半。

由于途经之地土地资源紧张,全长6.3公里的京秦高速北京段也遇到了空间上的难题。没有以往高速路建设的“施展空间”,施工车辆来往空间有限,京秦高速需要在两边先建好挡墙,施工方用“火柴盒里修路”来形象地比喻,施工难度可想而知。不过,这并不会影响后期运营时的道路宽度。根据设计方案,京秦高速北京段上下共六条车道。

创新:新技术引领转型升级

新技术的应用有力地推进了高速公路建设。在延崇、兴延、首都地区环线高速的节点工程中,都应用了BIM技术。比如,新机场高速路将开创国内大跨度桥梁原地集群式跨、穿铁路转体施工的先河,施工组织管理难度极大,通过使用BIM技术,在工程转体前生成全程推演,精准计算,提高把控能力,降低安全风险。

创新的理念还体现在智慧公路建设上,延崇高速将建设视频、交通流、气象、桥隧等基础设施综合交通数据感知体系,实现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行状态的精准感知;建设具备人工智能特点的高速公路应急指挥和救援系统;建设基于车路协同等高新技术面向奥运相关车辆提供自动化编队行驶等功能,为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技术提供验证平台。

活力: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

除了建设理念,本市高速公路在推进PPP模式引资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作为2019年世园会、2022年冬奥会重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兴延高速有望明年年底全线贯通。这条路备受各界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是全国首例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社会投资人的高速公路PPP项目。陆续又完成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通州-大兴段)、新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北京段)PPP引资,使引资规模达到224亿元。

去年,北京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突破1000公里;今明两年高速公路在建里程超过200公里;未来几年,高速路通车里程有望被刷新为1300公里。京津冀三地的“距离”在缩短,高速公路品质建设在提速!(记者 孙宏阳)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