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陕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不断优化
提升营商环境

2017-12-27 08:49 来源: 陕西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近年来,我省各地各部门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探索实践,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打通服务群众、企业“最后一公里”,在改善营商环境、推动职能转变、释放市场活力、加强便民服务、减少权力寻租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绩,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活力。

西安 “最多跑一次”倒逼政府自身革命

西安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以切实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为目标,狠抓“最多跑一次”改革,倒逼政府自身革命,破解了多年来群众“办事难”“审批难”顽症。目前,全市公布“最多跑一次”事项13675个,一些区县、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的覆盖面已超过90%,西安的政务服务环境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嬗变。

今年以来,该市在政务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解决了责任不清、管理不顺的症结所在。12月1日,莲湖、灞桥、高新、经开、港务、浐灞以及西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挂牌;市发改委等25个市级部门以及碑林、高陵、长安、鄠邑、蓝田、周至6个区县实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通过减少前置、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压缩时限,将可现场办结的即办件比例从过去的平均不到30%提高到平均55.39%。社会保险单位参保登记等18个事项可通过“西安市社保网上经办大厅”全程办理,网上大厅已注册企业用户1.4万多个、办理各类业务46.8万件次。利用“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将政务中心窗口移到“创业者的家门口”,在企业聚集区设立“服务驿站”,实现了企业办事足不出楼。依托各级政务服务中心组建市、区两级代办服务队伍,今年以来,市代办中心共代办重点项目26个。

宝鸡 依托大数据 实现大监管

宝鸡市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市场主体监管信息资源整合步伐,以工商部门企业登记注册数据库和全市企业信用协同监管系统为基础,建成了企业事中事后智慧监管云平台。目前,平台和公安、安监、民政等部门建立了企业登记信息数据自动交换系统,先后为公安、质监、安监等21个部门推送企业基本信息85万余条,归集行政许可信息、行政处罚信息、联合惩戒信息3609条,为16.2万户市场主体建立“一户一档”,整合近187万条的数据记录,打开了宝鸡事中事后监管的大门。

“双告知”认领,消除监管“盲区”。企业设立后,相关部门登录平台,平台将为其自动推送需要认领的企业,相关部门即可跟进监管。对于没有及时认领企业的部门,平台提醒并记录考核。

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无处藏身”。各监管部门可将失信企业惩戒信息录入平台,其他部门登录后,可对该企业进行联合惩戒,在政府采购、贷款融资等方面对其限制。

信息公示,提升公示效能。平台建立了智慧宝鸡和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汇总通道,使各类涉企数据更加及时、准确地记于企业名下并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查阅。

大数据分析,化解市场风险。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通过对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和运行规律的分析,使政府监管部门能够准确掌握相关领域违法活动特征,从而提高了发现问题和防范化解区域性、行业性及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咸阳 “一枚印章管审批”释放市场活力

咸阳市泾阳县、彬县作为全省首家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的试点县,7月18日,两个县的行政审批服务局挂牌成立以来,以“集中许可,审管分离”改革为重点,探索“12345”审批服务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率。目前,该项改革已在扩大到全省35个县(市、区、开发区),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

一套机制优流程,联合审批提效率。“1”,即建立“并联审批110+X”机制。一般审批事项由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即第一个“1”)工作人员实施踏勘;对确需有特殊资质要求踏勘的审批事项,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即“10”)参与踏勘;审批结果及时抄送相关部门(即“X”)。

双向推送互沟通,无缝衔接强基础。“2”,即构建审批与监管信息双向推送机制,明确行政审批服务局对审批结果负责,职能部门对事中事后监管和相关服务负责,确保“审管同步、一批就管”。

三级体系全覆盖,服务延伸到基层。“3”,即构建“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镇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办理,推进便民服务向基层延伸。

四个原则谨遵循,优质服务树形象。“4”,始终践行“规范、细致、高效、创新”四个原则。泾阳县对政策性审批由6个环节缩减为“申请受理、审批发证”2个环节;彬县逐步建立完善“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内部流转、限时办结、全程监督”配套机制,彻底解决审批时间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等问题。

五支力量齐动员,立体监督促规范。“5”,即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工商界人士等五个方面进行监督。

铜川 规范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三部曲”

近年来,铜川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行政权力“瘦身提效”,脚踏实地走好清理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加强中介服务监管的“三部曲”,有效减轻了企业和群众负担。

清理中介服务事项,确保事项设立依法合规。经过部门梳理、审核论证、会议审定等程序,编制公布了《铜川市市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共涉及14个市级部门48项行政许可的61项中介服务事项。凡未纳入清单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不得再作为行政许可的受理条件。确需新设的,必须进行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审核论证,按程序设定并纳入清单管理。

规范中介服务收费,发挥政府市场双重作用。市物价局、市财政局主动跟进,对公布的61项行政许可中介服务事项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执收单位等逐项梳理明确,在全省率先编制公布《市级部门行政许可中介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对市场发育成熟、竞争充分规范的中介服务事项,一律通过市场调节价格。

加强中介服务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各行业主管部门严格指导落实中介服务规范和标准,指导监督本行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执业记录等制度,细化服务项目、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坚决清除与部门捆绑的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力量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价格主管部门采取“双随机”抽查,加强对中介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扩大收费范围、减少服务内容等违规收费行为。

渭南 权力规范到村级 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年来,渭南市在合阳县推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从规范村级村务公开处罚,坚持村民自治、依法管理、便民利民、标本兼治原则,严格按照清权、减权、制权、晒权的步骤实施,通过公开“权力”事项、规范“权力”运行,实现农村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合阳县将现行农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以及宅基地安排、土地管理、保障救助等村民普遍关心的42项“小微权力”进行梳理、归纳、审核,分重大决策、日常管理、便民服务三大类列入“权力”清单目录。将没有政策法规依据的事项,坚决予以取消,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同时,对村级“小微权力”设置了运行程序,绘制了运行流程图,明确了村级组织、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厘清了“权力”界限。确定后的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在县政府各网站、镇(街道)和村便民服务室显著位置予以公示,让群众家喻户晓。

同时,合阳县在偏远自然村实行村民事务“干部代办制”,由村(组)干部义务上门为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代办证件、补贴、户籍等事务。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简办事材料,缩短办理时限,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初步统计,合阳县推行农村“小微权力”清单以来,累计受理群众咨询7300余人次,办理新合疗38.3万余人,养老保险25.2万余人,低保10868人,高龄补贴30767人,残疾人生活保障15110人,调处纠纷153起。据了解,目前合阳县的试点经验已经逐步在渭南市各县推开。

延安 行政许可标准化 规范审批服务优

延安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用行政许可标准化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精简审批事项,做好承接落实。2014年以来,全市分四批取消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31项,下放县区事项84项、10个子项,转为日常监管事项88项,市县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部予以清理,不存在法律法规外自行设立、实施或变相实施行政许可的事项。

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针对审批时间长的问题,延安市从审批事项名称、设立依据、服务对象、办事流程、申报材料、法定时间、承诺时间、收费标准、收费依据9个方面进行了会审、核实、确认。目前,由市级部门办理的118项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时间平均压缩了57.34%,占所有许可事项的98.45%。为民服务大厅对未在中心设窗口的财政、国安、商务、科技等16个部门58个事项进行代办。

制定服务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延安市先后制定印发《延安市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真正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首问责任制度》《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失职追究制度》《效能投诉制度》《政务公开制度》《执法责任制度》,将审批事项的服务指南、办理流程图、窗口电话、监督电话、满意度测评编制成《政务服务一次性告知单》,让办事群众对所办事项一目了然。

榆林 “三集中三到位”激发投资活力

榆林市为进一步将“放管服”改革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围绕“集中解决方便,信息化解决效率,监督解决公平”这一改革核心,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最大限度地实现放宽市场准入、激发投资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方便群众办事的改革目标。

“三集中”即将部门单位所涉及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办理等职责集中于一个科室;负责行政审批工作的科室工作人员和分管领导统一进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公;实现所有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的事项向网上审批大厅集中。“三到位”即所有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到位,各相关部门单位对行政审批服务科和分管领导授权到位,市纪检监察部门对政务服务效能监察与绩效考核到位。

以《榆林市权责清单》为基础,对全市41个市级部门单位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明确212项行政许可事项和253项公共服务事项集中进行办理。同时,在发改、民政、人社、公安等25个单位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将单位涉及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集中到行政审批服务科。

启动政务电子监察平台建设,对入驻政务服务大厅政务服务效能全流程电子监察与绩效考核。同时,通过网络、电视、电话和报刊等载体或平台,开展“百姓问政”,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行政效能、方便企业群众办事畅通诉求通道。

汉中 管好“小行业” 服务大民生

近年来,汉中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小摊贩(以下简称“三小”)行业事中事后监管,从降低行业门槛、提升产品质量、促进转型升级、规范生产经营、鼓励持续发展等入手,在破解“三小”行业监管难题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着眼民生之需,赋予“三小”业态合法地位。“放”的前提是“扶”。为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汉中市在全省率先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食品安全、食品摊贩食品安全等管理办法,统一部门管理,赋予其合法身份。自此,小摊贩在规定时段、划定区域摆设;小作坊生产的机制面皮、豆制品等产品可以保质保量地进入各大商场超市销售。

紧扣监管之要,保障“三小”行业产品安全。“管”的目的是“安”。在日常监管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和“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直接到点、直插现场)检查机制,每年投入近500万元,用于包括“三小”户在内的食品生产经营户的事中事后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履行政府之责,保障“三小”行业监管所需。“服”的手段是“奖”。全市投入监管资金1000余万元,用以奖代补形式鼓励“三小”单位主动提升生产经营条件。全市按照“一县一街”模式打造了汉中市饮马池小吃城、南郑区汉城美食街、勉县三国小吃城等食品安全示范街16条,汉中传统的特色饮食文化得到了传承,食品经营者的收益也有了大幅提升。

安康 “双随机”监管全覆盖 营造公平营商环境

安康市把大力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抓手,着力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28个部门已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公布随机抽查事项111项,全面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目标。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高位推动“双随机”工作落实。2016年,市政府明确由市审改办具体负责全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的统筹推进,印发监管工作实施意见,明确目的、意义、责任部门、重点工作和推进机制,为市、县区同步开展“双随机”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是强化审核把关,规范随机抽查。市审改办制定随机抽查事项审核标准,对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检查事项、与部门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有对应关系的检查事项、部分需要加强日常监管和定期检查的执法事项列入清单。各部门还制定了随机抽查实施细则,明确检查比例和频次,保证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的合法性、规范性和完整性。

三是强化跟踪指导,突出工作实效。安康市建立“双随机一公开”月报制度,市直各部门、各县区每月报送工作进展统计表,及时掌握工作进度。市审改办联合市信用管理办、市联合征信中心制定印发了《关于向公共信息平台报送“双随机”抽查结果的通知》,指导各部门将“双随机”抽查信息、检查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商洛 “减证便民”剑指“奇葩证明”

为从根本上解决困扰企业和群众“办证多、办事难”和“奇葩证明、循环证明、扯皮证明、无谓证明”等问题,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商洛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在市级部门和辖区7县区范围内扎实开展了“减证便民”专项行动,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

广范围宽领域安排部署。要求辖区内7县区及有关市级部门(单位)在对需要提供证明及盖章环节的事项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坚持依法依规、合理合情的原则,坚决做到“六个一律”。建立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主办人员在市职转办备案联系方式,搭建“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业务QQ群、微信群的部门联络员工作机制,为行动开展提供了强力机制保障。市职转办落实专人负责电话举报信息受理工作,对收集到群众举报的线索进行如实记录,及时跟踪并给予严肃处理。在全市范围内召开“减证便民”工作落实会,邀请来自发改、公安、人社等市级部门(单位)及商州区、洛南县、丹凤县部分单位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的干部群众参会,讨论研究推进落实措施,征求意见建议,为专项行动的落实落细提供智力支持。

经过本轮认真梳理汇总,逐条研究论证,全市总计涉及各类证明事项和盖章环节153项。其中,暂定保留86项、取消67项。商洛市将以此次专项行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和政府公信力,持续将“放管服”改革推向纵深。

杨凌示范区 “微信办照”让群众“零跑路”

从让群众“最多跑一次”,到让群众“一次不用跑”,微信扫码、上传身份证和刷刷脸就能实现随时随地、远程办理工商营业执照。2016年7月1日,杨凌示范区工商局推行市场主体设立登记和换照网上申请,实现了外网申报、内网审核、外网反馈的运行模式。2017年7月1日,杨凌示范区工商局全面启动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试行市场主体注册登记“微信办照”新途径。截至目前,示范区共核准微信办照915件,其中企业99件,个体工商户816件,微信办照已占总登记量的70.4%。

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是将工商登记申请、受理、核准、发照、公示等各个环节均通过网上电子数据交换实现的登记方式。一是改变了审批方式。全程电子化登记突破了地域空间和办公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工商登记服务从8小时向24小时延伸。二是提高了登记效率。审核人员仅需重点审查个性化申报信息,即可完成审核业务,大大减少了审核工作量,审核时间从1小时左右压缩为30分钟左右。三是节约了企业成本。全程电子化登记优化了网上申请、受理、审查等流程,实现了登记注册“零纸张”“零跑路”,有效降低了企业和群众办事成本。四是化解了廉政风险。申请人无须到工商部门递交纸质资料,实现了“零见面”申报和审核,能够有效防控因权力寻租造成的廉政风险。

8月1日,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这项便民举措已在全省推行,我省率先在全国实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全覆盖。

韩城 “放管服”改革展现“韩城速度”

今年以来,韩城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放管服”改革举措,在积极承接、优化流程、在线审批、加强监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韩城市累计取消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外商投资项目进口设备减免税等行政审批事项,对保留的351项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公开了设定依据、管理权限、需递交材料清单、办理时限要求、人员联系方式、结果告知等一系列办事规程。启动在线审批监管业务,目前全市所有投资项目审批手续都在平台进行,办结率达100%。

《韩城市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的公开,明确了产业投资的方向和范围,充分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的潜力与活力,避免了企业盲目投资,防止东部沿海地区落后、淘汰产能落户韩城,对提升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加快全市产业转型的进度意义重大。

行政审批更加快捷,并联审批无缝对接。突破了审批部门条线限制,对涉及多个部门需要联审联办的审批项目,按照市场准入类、工程建设类和社会事业类等审批项目进行分类,建立了服务清单。设立了专门受理业务的综合窗口,实现受理一个窗口、审核一次告知、承诺一步到位、后台专职审批、现场统一踏勘、最终统一出件,形成了一体化的对外审批服务模式,提高了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按照“全省审批事项最少、时限最短、成本最低”的目标,将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核准类)控制在6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备案类)控制在50个工作日内办结。

西咸新区 “3450”领跑行政审批“新速度”

“3个工作日办结工商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类许可审批;50个工作日办结从立项审批书到项目施工许可证核发的工程建审项目审批。”这个西咸新区对企业和群众的郑重承诺,正领跑新区乃至全省行政审批的“新速度”。

厘清职责,明晰边界。西咸新区对新区、新城、镇街三级行政职权进行认真梳理,共梳理出新区层面各类行政职权4083项。同时,将3844项行政职权交由各新城行使,充分赋予新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务管理权,下放比例达94%。

打破壁垒,流程再造。西咸新区科学梳理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打造了“双提前双同步”(帮办提前、预审提前;证照同步、审批同步)的工作流程,重新梳理证照办理流程,整合审批申报材料的重复事项;建立容缺预审机制,申请人提交材料时,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欠缺,审批人员可先予受理和审查。将建设项目审批工作划分为立项审批(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用地审批、规划审批、建设审批等阶段,整合各阶段的行政审批、技术审查和现场勘验等职能,完成了流程优化再造,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西咸新区以材料最简、盖章最少、时限最短为要求,整合了营业执照办理和经营许可事项审批中需申报的近百余项重复事项,通过线下线上推演和系统实操,将办事流程简化为2到4步,规范了59项含建设工程类、市场监管类和社会服务类事项,将建设工程审批时间由原190个工作日压缩至50个工作日内完成,比法定时限节省74%。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石璐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