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重庆:医联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

2017-10-24 07:31 来源: 重庆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今年10月底,将迎来江南平台入口 办公厅为医联体建设划下的时间红线: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都要启动医联体建设工作。

在重庆,医联体建设得如何?医联体能给患者带来哪些好处?还有哪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日前,重庆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快,病人是心梗,得立即送区人民医院!”9月28日21时24分,病人张任重的心电图让梁平区新盛中心卫生院值班医生谭千秋警觉起来,他立即与梁平区人民医院取得联系,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将病人送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绿色通道为救治张任重节省了不少时间,医生立即对他进行溶栓治疗,将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而这正得益于梁平区的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建设,使当地一批“上下级医院”协同合作,建立起了畅通的转诊通道。

事实上,近年来重庆已实现医联体全覆盖,其分级诊疗机制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群众看病难的状况。

医联体让所有资源要素“活”起来

什么是医联体?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医联体即由一所三级医院,联合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二级医院和一级基层医疗机构组成的联合体。

自2013年3月重医附一院联合大足区人民医院、綦江区人民医院等5家医院成立重庆市首个医联体以来,迄今重庆医联体建设已实现全覆盖,包括重医附一院“1+3+6”、重医附二院“1+5”等多个跨区域托管型医联体、县域内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

医联体各医院间是怎样一种关系?以梁平为例,当地建立了以梁平区人民医院、梁平区中医院为龙头的两个医联体和以云龙中心卫生院为核心的卫生协作体,涵盖了全区9个中心卫生院、6个乡镇卫生院和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在医联体内部,患者可以享受“住院直通车”,即凭基层医院开具的转诊单,直接在上一级医院住院,不用再跑门诊;医联体内部住院只收一次门槛费;三级医院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查房、坐诊、办讲座,基层医院医护人员也可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总的来说,医联体使其内部所有人才、技术、管理、信息等资源要素合理流动起来,提高了各级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

群众看病不再跑远路

其实,梁平的医联体在建设之初也曾遭遇阻力,不少人认为这是在“自找麻烦”。

“但我们认为建医联体是为群众办实事,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化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梁平区卫计委主任李泓波说,为此,他们召开了多次动员会,做医务人员的思想工作,打通上下级医院联系通道等。2013年,梁平区有了首个县域内医联体。

事实证明,医联体建立后确实让群众看病不再跑远路。以梁平为例,全区门诊人次从2015年的249.9万人次增长到2016年的257.7万人次,住院人次从12.8万人次增长到12.9万人次,区域内就诊率达90%。

同时,医联体还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对此,病人潘昌林深有感受。今年6月,他查出患有肺癌,且已是晚期。在重医附一院放疗10天后,他转回了璧山区人民医院,在该院肿瘤科接受治疗。

“虽然璧山离主城不远,但跑起还是恼火。”潘昌林说,现在好了,不用跑了,收费也比三甲医院便宜。

原来,璧山区人民医院已与重医附一院结成医联体,尤其是重医附一院的专家、教授“坐镇”区医院肿瘤科后,潘昌林更是彻底放心了。

据市卫计委统计,去年,重庆市县域内患者就诊比例提升至87%,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0%左右,医疗纠纷数量较2015年下降21.3%。

全市县域内医联体实现100%覆盖

“在方便患者的同时,医联体的出现还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市中医院院长左国庆介绍,去年6月,该院与丰都县中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根据合作协议,市中医院选派2名具有医学高级职称的管理专家和6名技术专家,分别到丰都县中医院工作1年、半年,从医院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队伍建设、新技术新项目等方面进行帮扶。

一年多以来,丰都县中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外转病人逐渐减少,85%的病人就在医院治疗,该院门诊量同比增长11.5%,并开展了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建设等22项新技术新项目。

“医联体就是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基层’。”左国庆认为,医联体有望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况,是一条适合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其实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也是医改的大方向。”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说,仅以去年为例,重庆市就新增63个县域内医联体,远程诊疗覆盖70%的区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分级诊疗在重庆市的实施。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医联体134个,县域内实现100%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52.8%,分级诊疗下转患者年增长50.4%,县域内就诊率达90%。(记者 李珩 刘蓟奕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薛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