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三江源地区生态状况整体改善“增水”效果明显

2017-09-14 14:0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西宁9月14日电(记者 李亚光)记者从青海省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获悉,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12年来,国家在当地累计投入生态修复资金183.5亿元。目前,这一地区生态状况得到整体改善,“增水”效果明显。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公认为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上世纪70年代起,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当地生态加速退化,部分地区河湖一度干涸。

青海省发改委副主任、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李晓南介绍,2005年我国启动为期9年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一期工程,在草原植被恢复、沙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领域投入资金86.5亿元。2014年1月,治理面积更广、标准更严格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二期工程接续启动,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7亿元。

据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的2004年相对比,三江源地区各类草地平均覆盖度增加11.6%,牧草产草量每亩增加29.66千克,荒漠化面积减少近500平方公里。因植被、土壤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目前三江源地区每年可向下游多输送近60亿立方米的清洁水,水质达优良标准。

记者近年来走访发现,在昔日生态退化较严重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等地,一度“斑秃”的黑土滩再度披上绿衣,“千湖美景”重现,野生动物种群也随之增多。

李晓南介绍,目前三江源地区藏羚羊数量已由最少时的2万只恢复至7万余只,斑头雁数量由不到1000只增加到3000余只,花斑裸鲤等50种高原珍稀鱼类种群明显增加。

“如今三江源地区生态退化趋势已得到初步遏制,各项生态修复措施取得阶段性成效。”李晓南说,目前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正在当地同步有序推进,通过不断优化治理措施、改革管理体制,这一地区的生态恢复进程在未来将持续加快。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