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广西贵港:传统竹篾编出致富新希望

2017-07-29 12:1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南宁7月29日电(记者 曹祎铭、吴小康)“目前厂里所有样式的竹制宫灯我都会编,羊皮灯的制作工艺我也学会了。有了一技之长,以后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今年41岁的黄兰艳坐在堆积如山的宫灯半成品中,细长的竹篾在她手中灵活游走。

竹篾是剖削成一定规格的长条状薄竹片,可以用来编制成竹篮、凉席等物品。

广西贵港地处西江流域,具有相对悠久的竹子种植和开发利用历史。在黄兰艳的家乡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周围山上生长的大量毛竹以前多被村民砍伐作为建筑材料使用,几乎没有人会把这些稀松平常的竹子和脱贫致富联系起来。

为了让日子好起来,当地不少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黄兰艳有4个孩子要照顾,根本没法外出打工。黄兰艳说,她家里只有不到一亩的土地,加上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2014年年底,从中里乡走出去的大山子弟——韦军民,将他在江苏的公司搬回广西老家,创立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主要依托中里乡丰富的毛竹研发生产国家非遗项目之宫灯和油纸伞。

“宫灯和油纸伞手工制作相对简单,适合贫困山区的群众。”韦军民告诉记者,从毛竹种植,到对毛竹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和回收,人人可种植,人人可就业。

中里乡乡长韦威华表示,当地通过建设毛竹产业园,成立毛竹种植合作社,扶持当地群众发展毛竹种植1500多亩,辐射23个村,惠及近1000多名贫困人口,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路子。

廖孟是当地竹制品制作的老手艺人,今年62岁的他也是厂里的老师傅,专门负责教授年轻工人竹篾编织技术。“公司会按照市场价格回收村民们制作好的宫灯和油纸伞半成品。现在来学习的人越来越多,这门手艺在得到传承的同时,也给大家带来了致富希望。”廖孟说。

近年来,贵港市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充分利用当地毛竹资源,按照“在农村建厂、招收农民工、购买农产品原材料、毛竹发展种植”的原则,创新“1+X”培训模式,由1名熟练工培训X名工人,对毛竹产品进行加工和回收,当地8万多人可以在家手工制作宫灯和油纸伞,促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宋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