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完成中国大洋第38航次科考任务返回青岛
6月23日,科考队员列队参加欢迎仪式。
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8航次科考任务,搭乘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历时138天,母船航行18302海里,“蛟龙”号累计下潜30次,下潜海区包括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作业地形涵盖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取得大量珍贵样品与数据。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6月23日,科考队员和迎接人员握手。
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8航次科考任务,搭乘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历时138天,母船航行18302海里,“蛟龙”号累计下潜30次,下潜海区包括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作业地形涵盖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取得大量珍贵样品与数据。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6月23日,科考队员在甲板集合准备下船。
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8航次科考任务,搭乘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历时138天,母船航行18302海里,“蛟龙”号累计下潜30次,下潜海区包括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作业地形涵盖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取得大量珍贵样品与数据。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
6月23日,“蛟龙”号母船“向阳红09”停靠在母港。
当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中国大洋第38航次科考任务,搭乘母船“向阳红09”返回青岛母港。本航次历时138天,母船航行18302海里,“蛟龙”号累计下潜30次,下潜海区包括西北印度洋、中国南海和西北太平洋,作业地形涵盖海山、热液、海沟等典型海底地形区域,取得大量珍贵样品与数据。
新华社记者 张旭东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