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生活 全面奔小康

2017-06-07 07:2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戏曲进乡村 文化进生活 全面奔小康
——专家解读戏曲进乡村实施方案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周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和难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新近出台的《关于戏曲进乡村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实现戏曲进乡村制度化、常态化、普及化的工作目标,形成了切实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有效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行动方案,可谓公共文化服务补短板的实际行动,也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农村文化小康的重要举措。

实施方案明确了戏曲进乡村活动以县为基本单位实施,要求县级人民政府做到“两个纳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并明确了宣传、文化、财政等部门各自的职责。对此,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国新说:“强化政府主导,为扎实推进戏曲进乡村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施方案要求各地宣传文化部门在广泛征询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定期发布并调整年度戏曲进乡村的剧(节)目目录。李国新认为,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确立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和反映公众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务征询反馈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实施方案明确中央财政通过现有资金渠道对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予以适当补助,体现了政府主导戏曲进乡村的示范引导作用。

与以往单纯的政府送戏下乡相比,戏曲进乡村活动的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李国新从三个方面解读:首先,农民群众、戏曲艺术表演团体、戏曲艺术专业人员、相关社会团体和人员全面参与。其次,“进乡村”和“育团队”紧密结合,通过“结对子、种文化”,对农村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造就农村文化繁荣基因。第三,主要以政府购买的社会化方式确定戏曲进乡村的服务主体,不分所有制性质,不论专业业余,不管“高档”“草根”,政府依据“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原则,考虑就近服务和降低成本等因素,以多种方式向所有具备条件的承接主体公开采购,以市场机制和市场手段实现政府主导的职责。

与此同时,在服务方式上,实施方案要求坚持多措并举的原则,以戏曲艺术表演团体进乡村演出为主,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提供经典剧目,以活动联动的方式“联村演出”,以小分队形式深入偏远分散的小村落,还特别强调戏曲演出要顺应农时“错时服务”。

“戏曲进乡村既对戏曲艺术领域各类主体提出了新要求,也为戏曲艺术事业发展打开了新空间。”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巫志南说。

戏曲艺术与乡村生活关系十分密切,我国数百种戏曲剧种,如辽宁“莲花落”、吉林“二人转”、陕西“老腔”、新疆“曲子戏”、江西“采茶戏”、湖南“花鼓戏”等,无不饱含浓郁的乡愁和泥土韵味,其中为数不少仍活跃于场院村头。

“广袤的乡村有戏曲最稳固的舞台和最忠实的观众。不仅如此,清新的乡村、质朴的乡民、纯真的乡愁,以及变化中的村镇,是戏曲艺术创作不竭的素材来源,从这个意义上讲,戏曲进乡村实是促进戏曲艺术繁荣的有利之举。”巫志南说。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刘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