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因地制宜培育产业 典型引路激发动能——全国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综述

2017-04-12 17:3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记者 董峻)“十三五”期间,我国将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目前,各地因地制宜培育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

多方发力,产业扶贫提速

今年3月,农业部会同京津冀三省市全面启动环京津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扶贫共同行动。企业、批发市场、农业部对口指导单位与环京津28个贫困县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为环京津贫困县量身定做产业帮扶方案。

“项目、门路、技术、人才一下子都有了。”河北阜平县县委书记郝国赤兴奋地说,“贫困山区的产业扶贫事业赶上了好机遇。”

自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部门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农业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明确了产业扶贫的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机制等,成为各地推动产业扶贫工作的指导性文件。编制一个好规划、选准一个好产业、打造一个好龙头、创新一个好机制、形成一个好体系,产业扶贫的“五个一”工作思路清晰浮现。

22个有扶贫任务的省(区、市)着手编制产业精准脱贫规划,目前已全部完成。贫困县将建成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一批对贫困户脱贫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品加工、服务基地,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将明显增强。

“过去,各部门的财政涉农资金多是‘戴帽下达’,分散的资金很难形成扶贫合力。”安徽省财政厅厅长罗建国说,现在赋予贫困县整合使用涉农资金的自主权,就是把分散的资金统起来,从而集中力量办大事,激发贫困县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精准施策,典型引路收效大

“种一亩芒果,脱贫一户农家。”在革命老区广西百色,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从没像今天这么近过。带领村民搬出大石山区,承包山外荒坡,发展芒果产业,这是66岁的田阳县尚兴村村主任莫文珍最骄傲的事。如今,芒果产业能为一户农家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当地6.8万户、25.23万人因此告别了贫困。

产业扶贫贵在精准、重在精准。为发挥典型引路作用,农业部总结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接地气、服水土的产业扶贫范例,会同江南平台入口 扶贫办用半年多时间持续组织现场观摩。

翻开农业部编制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精准脱贫范例》,一条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扶贫路径展现眼前——

连续四年位居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榜首的赣南脐橙经验,树起了做优做强做响品牌扶贫富民的标杆;

延长薏仁米产业链的贵州黔西南经验、蘑菇产业帮扶“零成本投入、零风险经营、零距离就业”的河北平泉经验,给贫困地区立足市场需求、依靠企业带动致富提供了新思路;

“政府+金融+保险+公司+农户”五位一体扶持黑山羊养殖的湖北罗田经验,则为金融惠农趟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激发内生动力,靠自己双手脱贫

“咱种植苹果有经验,最近被县里聘请为生产农民技术员,不仅能带领乡亲们致富,每年还能拿到1万元‘年薪’。”陕西洛川县东北定村村民马小红说,“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山上建银行。”

马小红的信心来自当地的产业激励机制。政府对新建苹果园给予每亩100元和每株苗木1元的补贴。

产业扶贫,关键是培育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让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身动起来,靠自己双手摆脱贫困。去年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培训主题聚焦产业扶贫。一年来遴选了1.77万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到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学习交流。

贫困户增强产业发展信心,除了有能人带动,还要创新利益联结方式。各地结合实际资源条件,探索出股份合作、订单帮扶、产业园区带动等多元化利益联结模式,让贫困户分享更多发展成果。

作为脱贫攻坚大战略的主战场,一场抢抓新机遇、勇啃“硬骨头”的产业扶贫“好戏”正在各地精彩上演,层出不穷的好典型、新经验将对推动解决贫困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雷丽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