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非遗文化进校园

2017-03-30 15:4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3月30日,安次区第什里风筝传承人赵艳强(前)为调河头小学学生讲解传统风筝的扎制工艺。

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在辖区内的调河头小学开展“非遗文化根植校园”主题活动,邀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的传承人赵艳强走进校园,普及风筝文化知识,与学生开展互动。廊坊市调河头乡是河北省的“风筝之乡”,风筝制作产业在当地已有近百年历史。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30日,安次区第什里风筝传承人赵艳强(左)在指导安次区调河头小学学生绘制风筝。

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在辖区内的调河头小学开展“非遗文化根植校园”主题活动,邀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的传承人赵艳强走进校园,普及风筝文化知识,与学生开展互动。廊坊市调河头乡是河北省的“风筝之乡”,风筝制作产业在当地已有近百年历史。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30日,安次区第什里风筝传承人赵艳强(中)为调河头小学的学生讲解放风筝的技巧。

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在辖区内的调河头小学开展“非遗文化根植校园”主题活动,邀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的传承人赵艳强走进校园,普及风筝文化知识,与学生开展互动。廊坊市调河头乡是河北省的“风筝之乡”,风筝制作产业在当地已有近百年历史。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30日,安次区调河头小学学生在课堂上绘制风筝。

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在辖区内的调河头小学开展“非遗文化根植校园”主题活动,邀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的传承人赵艳强走进校园,普及风筝文化知识,与学生开展互动。廊坊市调河头乡是河北省的“风筝之乡”,风筝制作产业在当地已有近百年历史。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30日,安次区调河头小学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绘制的风筝。

当日,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在辖区内的调河头小学开展“非遗文化根植校园”主题活动,邀请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什里风筝的传承人赵艳强走进校园,普及风筝文化知识,与学生开展互动。廊坊市调河头乡是河北省的“风筝之乡”,风筝制作产业在当地已有近百年历史。

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3月29日,河北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的老师在指导孩子们练习昌黎地秧歌。

近日,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引进校园,并聘请地秧歌传承人定期为孩子们授课。据介绍,目前昌黎县已有近20所学校被确定为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所。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3月29日,河北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的老师在指导孩子们练习昌黎地秧歌。

近日,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引进校园,并聘请地秧歌传承人定期为孩子们授课。据介绍,目前昌黎县已有近20所学校被确定为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所。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3月29日,河北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的老师在带领孩子们练习昌黎地秧歌。

近日,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河北省昌黎县昌黎镇第二完全小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黎地秧歌引进校园,并聘请地秧歌传承人定期为孩子们授课。据介绍,目前昌黎县已有近20所学校被确定为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习所。

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11.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白宛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