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桂林山水变“金山银山”

2017-03-07 10:51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南宁3月7日电(记者 王念 董振国 唐荣桂)“桂林山水甲天下”,青山绿水是桂林特有的资源。保护漓江与发展经济,桂林长期陷于两难境地。近年来,桂林努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变被动为主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群众从保护漓江中真正得了实惠。

发展绿色产业“从绿掘金”

“征地修绿道时很多村民想不通,认为不值得。”灵川县大圩镇党村支部书记朱芳连说,旅游绿道建好后交给村委会管理,众多游客前来骑行,村里的自行车租赁、生态果蔬采摘休闲游、农家乐等被带动起来,春节以来仅自行车出租收入一项就达10万元。

党村处在漓江东岸百里生态示范带旅游绿道的起点。从2015年开始,桂林沿漓江东岸三个县区53公里一线,以文化古镇大圩、草坪、兴坪为中心,打造集现代农业、漓江保护、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带。

借助良好的生态优势,漓江沿岸村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大圩镇目前种植了1.3万亩无公害蔬菜、1万亩优质葡萄和5000亩草莓,产值达3.5个亿,全镇人均可增收6500元,群众实现了“从绿掘金”。

阳朔县兴坪镇水洛村也尝到了绿色经济的甜头。水洛村是漓江东岸山区的一个贫困村,村民长期以来主要靠种植玉米等谋生。这几年借助贴息贷款等扶贫政策,村里大力发展金桔等特色水果种植,成功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通过生态示范带的建设,桂林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绿色经济的优势,绿色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老百姓从保护漓江中切切实实得了实惠。

建设生态乡村留住乡愁

“以前的厨房黑乎乎的,厕所是臭气熏天的旱厕。”大圩镇秦岸村滩子坪屯78岁的贫困户吴林嫂做梦都没想到能用上卫生厨房和厕所。

记者在吴林嫂家中看到,厨房的墙面被粉刷一新,贴着白色瓷砖的灶台、案板布局合理,洗手池上接了自来水,卫生厕所干净整洁,污水都流入化粪池,再经过管网进入村里的污水处理站统一处理,防止污水直排污染漓江。

走进滩子坪屯,仿佛进入了公园,干净的水泥和沥青路面,黄砖青瓦的老房子和灰色立面的楼房错落有致,村民用泥砖、青瓦在房前屋后筑起一个个小院,院子里金黄的油菜花随风摇曳,每家每户都变成了别致的小花园。

灵川县委书记赵奇玲说,从去年开始,灵川县对漓江沿岸村庄厨房、厕所、道路等进行改造,在尽可能保留原貌的基础上改善人居环境,不搞大拆大建,避免“千村一面”。

同在漓江边的雁山区草坪回族乡近年来筹资2亿元,对乡镇风貌进行改造,青瓦、白墙、坡屋顶、马头墙……传统的桂北民居令游客乡愁顿生。“我们主打休闲体验游,让游客留得住。”草坪回族乡乡长张虹说,草坪乡将打造为一座生态农业、休闲度假等相结合的生态低碳山水旅游小镇。

当地百姓也从人居环境的改善中获益。在草坪乡经营农家乐的赵继锋说,基础设施改善后,世界各地的“骑行族”“背包客”纷至沓来,“以前80元每间的房间,现在涨到250元,收入大大增加了。”

目前,桂林已对漓江沿线1590多户民居实施桂北特色民居改造,既保留原有风貌,又提升环保功能,杜绝生活污水直排漓江。村屯增加绿化面积2.5万平方米,白墙青瓦、木窗翘檐、菜园竹篱的“桂北人家”处处可见。

治理环境污染守护绿色

初春时节,位于灵川县大圩镇廖家村的3家露天采石场已有些许绿意。记者在采石场看到,采石的设备已被拆除,山脚下绿草油油,破损的山体上修筑起一排排水平的水泥围挡,围挡上种植的植物冒出绿芽。很难想象在几个月前,这个与漓江直线距离只有数公里的采石场还是一派机器轰鸣、疯狂开采的景象。

漓江流域山体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层稀薄、植被生长难,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当地政府日益意识到,破坏生态就是砸自己的饭碗。虽然3家采石场每年可带来800多万元利税,但为了保护生态,当地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了采石场,并投入1.9亿元进行生态复绿。

目前,桂林市已关停漓江沿岸21家采石场,按照“一场一策”原则对破损山体进行生态复绿,完成21家采石场山体及地面约115万平方米的复绿工作。

此外,桂林在保护漓江生态上持续发力,对漓江城市段、小东江等7条支流流域内的排水沟进行截污整治,力争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7%;全面整治非法捕捞行为,清理住家船、洲岛鱼餐馆、网箱养鱼等污染源;全面实施漓江精华游游船星级改造,困扰多年的船尾厨房烹饪油烟和噪声污染问题得到解决,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