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世界尽头,他们这样过春节

2017-02-02 15:56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雪龙”号2月2日电(记者 荣启涵)农历丁酉鸡年来临之时,二百多名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员,分布在中山站、长城站、内陆冰盖和“雪龙”号上。

没有七天长假,没有亲人团聚。冰天雪地中,在南半球最高纬度的他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春节。

“雪龙”号上:漂泊中的年味

年味常常是从喜庆的中国红开始。

当地时间1月27号一早(北京时间1月28日凌晨),南极阿蒙森海域刮起了7到8级大风、伴有3、4米高的涌浪,阴沉飘雪的天气格外寒冷。“雪龙”号科考船仍继续向西环南极航行,赶往下一个考察区域——罗斯海。

“目前船上92名科考队员和船员正搭乘雪龙船行驶在距离祖国一万七千公里的地方,从地理上讲,我们是最远离祖国的一支考察队。”领队孙波说。

舱外风雪交加,船舱内欢庆迎春。春节到了,科考队员们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着贴对联、粘福字、挂灯笼,用“中国元素”装点着生活了80多天的“雪龙”号。

剪纸窗花映衬着舷窗外的波涛,别有一番漂泊的味道。

从1994年“雪龙”号首航南极算起,这是水手长唐飞翔第18次在南极过年。身材不高、微微发福的他总是笑呵呵的。“今年船上年轻人多、有活力,在船上过年也很开心,”唐飞翔说。每逢在外过年他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个平安。与平时一样,除夕当天他例行到甲板和货仓检查,保证风浪里移动物件都绑扎牢固。

虽然条件有限,但为了让科考队员吃上年夜饭,大厨们使出看家本事。红烧肉、糖醋排骨、炸鱼……令很多初次在外过年的年轻队员感动不已。

高纬度航行信号不畅,船上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不过“老南极人”都知道,除夕晚上不会冷清,过年最值得期待的“雪龙春晚”七点半如期上演。

此时在七层驾驶台上,担任二副的上海海事大学老师罗捷正持望远镜观察冰情。她是首次来南极,也是第一次在船上过年,恰好要在除夕20点至24点值班。

极昼的南极,新年的太阳在夜里十一点多就升起。罗捷说,除夕在驾驶台体会了不一样的辞旧迎新,“希望在接下来的航程中收获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内陆冰盖:过个“奢侈”年

内陆冰盖上的除夕夜,“奢侈”绝无仅有。

这一天,昆仑站的小伙子们可以睡个懒觉,用热水洗脸或擦身、刮胡子,说不定还能理发。这些简单的事是他们“奢侈”的期待。

南极内陆极寒低氧,被称为“生命禁区”。从2016年12月15日出发算起,第33次南极科考队昆仑站队25名队员已在冰盖上跋涉43天。这期间,他们克服暴风雪、白化天、冰裂隙,抵达昆仑站所在的南极冰盖最高区域冰穹A后,完成全部科考任务,目前正在返回中山站途中。

昆仑站队队长魏福海在铱星电话里说:“赶在除夕前到达3000米以下,弟兄们累坏了,让他们好好过个‘奢侈’年。”

我们或许认为冰盖上最不缺的就是水,因为融雪可作为水源。但其实,室外零下40℃低温下,颗粒状的雪即便取回屋也很难融化。住舱里有个半米多高的不锈钢融化壶,把取回的雪放进去后,直接通电加热无济于事,必须先倒入一杯“水引子”,通电让水先热起来再慢慢化雪。想要化开这一桶冰雪需要4、5个小时。

平时争分夺秒赶路或是考察,无法保证及时取雪、融水,只有厨师负责融化足够餐食的水量。除夕这天扎营休整,大家轮流融化雪水,终于可以烧些热水洗洗擦擦。

而内陆冰盖上的年夜饭,是一顿丰盛的航空餐。

受限于内陆条件,出发前他们要将未来60天的餐食原料准备好,压缩、耐放的航空餐成了最好选择。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冰盖如同天然大冰箱,但难的是把餐食从“深冻”状态下解冻再加热复原。通常要先将原料放到锅里蒸,慢慢解冻后再翻炒烹饪。餐食色泽、口感不能奢望,保证味道已属难得。

舱外,地吹雪伴着狂风;舱内,25人围坐在6米见方的空间里。忙碌一天的厨师端上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队长会允许拿出为数不多的酒水和饮料。把酒吟诗,一瞬间热泪两行。

除夕夜,风一更雪一更,直到天明。

次日,一切恢复如初:“雪龙”号全速驶向罗斯海考察作业站点;昆仑站队拔营赶路跋涉于冰盖;中山站照常开展科研;长城站考察队员按计划翻越山岭取样……忙碌依然是科考的常态。尽管忙碌,一切却已是崭新的开始。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方圆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