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林海雪原“火”了谁?—— “中国雪乡”冷资源变成“热能量”

2017-01-22 18:19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哈尔滨1月22日电(记者 陈国军、梁书斌)这儿是独一无二的雪的王国,千姿百态、如梦似幻。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零下20多摄氏度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依然游人如织,让这个曾是苦寒之地的林海雪原变成了红红火火的“中国雪乡”。这红火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林海雪原发展旅游业化为金山银山的巨变。

林海雪原,火了雪乡火了游人

走进1月的雪乡,令人心动的雪韵便透了出来:湛蓝的天空,一座座相连的“雪屋”,红彤彤的灯笼……风儿一吹,雪飘灯摇。街边不时见到花棉袄白毡靴、狗皮帽子红围巾的山里妹子,任摆满冻梨、冻柿的水果摊上铺满雪花。

雪乡是双峰林场所在地,“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当地人说,来自日本海的暖气流和来自贝加尔湖的冷气流在这里相遇,撞出长达7个月的雪期和高达2米的积雪。这儿的雪又黏又轻,生成了风情万种的奔马、卧兔、神龟、巨蘑……

“这么漂亮的雪只在照片上见过,实在是太美了!”广东游客小张说。夜晚,站在雪乡3.2公里栈道上俯瞰,家家户户悬挂在房檐、屋角、门楼前的串串红灯笼,以特有的“中国红”调色着“白雪”,似白似红,光怪陆离,营造出迷人的浪漫。在静谧的雪韵大街上,林场职工自编自演的东北大秧歌,吸引着远远近近的游人。

大海林林业地区旅游局副局长刘忠才说,从去年11月6日到今年1月19日,雪乡已接待游客27.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52%。

落雪成金,过上红火的日子

在雪乡一个农家院的门前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绿水青山迎宾客,冰天雪地招财来”,横批是“落雪成金”。折射出雪乡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巨大变化。

“2000年以前,雪乡是苦寒的代名词,组织上派谁谁都不愿来。”雪乡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党支部书记杨荣涛说,雪大、路远、海拔高、山多地少,那时138户人家的林场竟然连个学校都没有,“如今,连神仙都愿来啦。”

林场职工樊兆义见证了雪乡的变迁。上世纪80年代初,樊兆义被分配到双峰林场当伐木工,妻子周长贵在林场食堂工作。“不景气时,一个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元,还不按时发。有一年发了4个月工资,压了8个月。”樊兆义说。

2002年左右,林场号召职工转型发展旅游。“这么多年就是砍树伐木头,旅店那事咱整不了。”那时已到机关工作的樊兆义说,林场要求机关带头,并提供优惠木材盖房子。他拿出准备留给儿子结婚用的1万元钱,动员妻子硬着头皮开起了周大姐家庭旅馆。

“刚干那会,只有三铺炕、一个厨房,也没有室内厕所,也没多少客人,赚不到钱。”樊兆义告诉记者,随着游人的增多,旅馆不断“升级换代”。如今,周大姐家庭旅馆实现了“鸟枪换炮”,有15间客房、8个服务员,还有一个大餐厅。每天接待游客50余人,年收入30多万元。

像樊兆义一样,林场职工随着雪乡的红火陆续都围着旅游忙活起来。“过去千把元钱就能买一趟房子,现在一个普通的农家院都要上百万元,甚至几百万元。”

“换岗不下岗、分流不出局、人员都安置。”杨荣涛说,雪乡火了,也让林业职工日子火了。2016年仅林业局围绕雪乡游的经营人员就达5300余人,直接从事旅游工作的达3858人,安排林业局转岗职工就业833人。

斩断黑手,雪乡传播“正热能”

进入雪乡,在广场上就可以看到一个大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除了滚动播出当天的日出时间、温度、游客注意事项外,明码实价地公布着餐饮价格标准。“对于游客举报的违规商家、乱收费现象也都全部实名曝光。”杨荣涛说。

曾有一段时间,蜂拥而至的游客,让雪乡猝不及防。一些不良的商家与旅行社瞅准机会宰客。刚刚过上红火日子的雪乡人心痛至极,大海林林业局和景区管委会除了管与罚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加强有效供给上,以市场手段平抑乱涨价和乱收费行为。

雪乡还有免费的3.2公里的高山徒步栈道和观景台,有了再现原生态自然景观的几十个茅草屋及柴棚、粮囤、圈舍以及农家小院,有了林业局管理的雪韵阁、民俗旅馆、木刻楞房以及汽车旅馆等旅馆设施,有了雪韵大街上的“雪乡特色产品展销中心”。“这个店是林业局是2014年开的,除了展示,还可平抑宰客行为。”店长刘冉告诉记者,店里平价出售几十种森工产品,还有当地特色产品、旅游纪念品等。

据介绍,2016年雪乡实现旅游产值2.3亿多元,林场直接收入2700多万元。直接带动当地餐饮收入3032万元、住宿收入3498万元、山货等购物收入5598万元,带动区域旅游相关产业收入5亿元。

“游客火了,林场火了,职工火了,种养加产业也火了。”杨荣涛说,在雪乡,只有赢家,没有输者。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