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新农民的新创造——四川农民工输出大县仁寿县见闻

2017-01-21 17:00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成都1月21日电(记者 惠小勇 陈健)从洗碗工到成立自己的工作室,36岁的夏冬经过15年打拼终于在北京站稳脚跟后又回到家乡四川省仁寿县当起了新农民。春节前夕,记者来到四川人口第一大县也是农民工输出大县仁寿县采访,见到了不少像夏冬这样返乡创业的新农民,他们正用自己的新创造汇聚起星火燎原般的发展生机。

红豆杉下跑山鸡

坐在仁寿县返乡人员双创茶吧里,夏冬悠然讲起自己的经历:初中毕业后先学装潢设计,2000年只身到北京打工,在一系列的角色转换和挫折考验中,夏冬完成了从打工仔到创业有成者的逆袭,在北京娶妻生子,买了房子、车子。

2014年春节,夏冬做出了一个让家乡仁寿县彰加镇礼周村乡亲们惊讶、父母反对的决定:流转承包村里500多亩土地办生态农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咋又要回来当农民?但夏冬这个新农民的一系列做法却让乡亲们开了眼界:栽果树、养鱼、养鸡,都不用老招式,鸡养在红豆杉树下,饲养不用饲料、防疫只吃中草药,现场安装摄像头,用户可实时观看饲养现场。这样的跑山鸡运到北京每只售价298元,两个多月时间卖出2000多只。

2016年11月,夏冬与北京另外3个合伙人注册成立的一家电商公司正式营业。第一月网上销售额超20万元,线下销售8万多元,临近春节这个月估计能卖到五六十万元。

“鹌鹑西施”春节过法不一般

记者见到代翠英时,她正在仁寿县西南网贸港内忙着和工人一起为网订产品分装打包。41岁的代翠英是仁寿县始建镇古耳村人,初中毕业后到深圳打工18年,从手机装配工干到生产厂长,陪孩子返乡高考时萌生创业想法,以2万元起步开网店销售家乡土特产品。2015年在网上销售鹌鹑13万只,2016年销出26万只,人称“鹌鹑西施”。

点开网页,记者看到代翠英销售的“农二哥”品牌腊肉在某大型网购平台的本月销售额达到13.1万元,排名全国第二。产品热销,春节不休息了?代翠英说再忙她也要出去看看。“春节放假,我准备到洪雅县2000多米的高山上考察原生态竹笋。”

强盗湾变成了天乡湖

站在仁寿县钟祥镇青石村、碾米村、古匠村3村交界的一个山头上,记者看到蓄水坝横卧沟底,盘山路蜿蜒在20多个山头间,山坡上遍布碗口粗的黄桷树、香樟树,一种名为“不知火”的特色杂柑沉甸甸挂在柑橘枝头。这处湖光山色、云雾氤氲所在,3年前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山,当地人称强盗湾,从附近3个村子走出的4名表兄弟回乡投资,正将这片荒山打造为“蜀色天乡”生态园。

领头的是51岁的骆学文。老骆15岁初中未毕业就离家打工,当过学徒工、泥工、瓦工、水电安装工、焊工,30岁开始承包小工程、做铝材加工,终于打拼出了名堂。2014年表兄弟4人回家过春节时看到家乡荒地荒山太多,就想自己搞个有吃能耍的地方。就此一发而不可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合伙制家庭农场,3年时间种下16.8万棵树,种、养、加、旅结合,年收入已过千万元。

新创造呈星火燎原之势

行走在仁寿乡间,返乡创业,新事连连。曹家镇梨树村480多户1800多人,在外打工800多人。近几日陆续返乡后迎接他们的是农民夜校,从果树管理、作物栽培、农产品检测,到时事政治、文明新风、道德法制,各种培训新鲜实用。

记者与几位在夜校学习的梨树村村民攀谈起来。45岁的万永忠,为了照顾老母亲,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了,他先期返乡当上了社区网站工作人员和超市销售员,为乡亲们代买代卖,一个月能赚一两千元,加上侍弄几亩梨树,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44岁的村民胡春花兴冲冲地来学习农产品电商课程,“去年就有懂网络的村民把水果放到网上买,挣钱比我们多,等我学会了,今年就不愁卖不出好价钱了。”45岁的村民李香琼说,农民夜校请来农业专家向大家讲解果树管理技术,“上课不要农民一分钱,我只要有时间就要来听一听。”

而像夏冬、代翠英、骆学文这样的创业有成者也正在带动更多的乡亲分享、投身新创造。他们或安排年龄较大的留乡农民打工,或技术指导、包收包销贫困户养殖的产品,或吸纳返乡大学生就业,或开设建档立卡贫困户农副产品直销专柜,或为孤寡老人送上慰问金,把回报家乡的情怀挥洒在转型发展当中。骆学文已带动钟祥镇返乡人员创办起10多个家庭农场,夏冬已当选社区后备干部、县党代表,代翠英入选县电商培训讲师团名单。

仁寿县就业局局长刘刚告诉记者,仁寿县截至2016年12月,共有劳动力转移和输出49.72万人,其中省外务工人员与省内就近务工人员的比例正好由前几年的6:4倒了个个儿,返乡就业和创业人员分别达到6.33万人和0.95万人。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白宛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