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2016年河北省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亮点纷呈

2017-01-19 08:52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田野上燃起新希望
——2016年我省农业农村和扶贫开发工作亮点纷呈

粮食总产达到692亿斤,连续四年保持在670亿斤以上;

2216个农产品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土地流转率31%,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2.8万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6.6%;

20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00万左右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回眸刚刚过去的2016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围绕调结构、抓改革、强主体、促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不断提升农村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希望的田野展现出一幅绚丽画卷。

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2016年,全省粮食产量达到692亿斤,创历史新高,连续四年保持在670亿斤以上。这一成果,是在我省夏粮生产先后遭遇春季干旱、赤霉病、收获期持续降雨等多重灾害,秋粮生产又遇洪涝灾害的背景下取得的,可谓来之不易。

农产品不仅有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提升。

2016年,我省围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省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6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1196个、质量安全示范县64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2216个,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45%。

2016年以来,我省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虽说离春耕还有一段时间,但宁晋县北楼下村村民薛京乱就开始和有机肥料供应商联系,准备春耕所需的绿色有机肥。“如今,绿色增产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接受,咱也不能落后。”薛京乱说。

控肥、控药、控水,推广标准化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耕地质量提升,薛京乱所说的绿色增产模式只是我省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方面。

过去的一年,我省加快蔬菜设施改造提升,重点发展精细果菜和特色高端叶菜,建成高端设施蔬菜302.3万亩。着力提升21个标准化畜禽规模养殖示范区、1031个部省级示范场创建水平,主要畜禽规模养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过去的一年,我省加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力度,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面积达到8800万亩次。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新建智能配肥站100个,测土配方施肥实现主要农作物全覆盖。

过去的一年,我省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实现农村燃煤清洁燃烧516万吨。

“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来实现农业外延式增长,片面追求产量,会带来巨大的环境生态压力。为此,我省在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同时,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持续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省农业厅厅长魏百刚介绍。

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农村发展面临着动能不足、发展不可持续等问题。破解种种瓶颈和矛盾,根本出路还是深化改革。

“没想到,凭借流转土地的经营权证书,银行真的贷款给我了。”前不久,平乡县绿洲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金辉用550亩流转土地的经营权证书,从邢台银行平乡支行拿到了12万元贷款。她用这笔急需的贷款,为500多只种羊买进了一年的饲料。

吴金辉把自己能贷到款的功劳,归结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带来的变化。

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是我国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也是我省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一个缩影。

去年,我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所有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进展顺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初显。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面积9177万亩,90%以上的家庭承包耕地确权到户。

建立了93个县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涉农县乡基本实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全覆盖,土地流转率达到3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量超过12.8万家,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20个,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前拓、后延、左右联”作用,实现规模种养与产业化发展相配套,推动了三次产业融合有序发展。

开展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省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组织发展到1.2万家。大力推进土地、资金、农宅等多种股份合作模式,带动226万农户,年经营收入达到435.7亿元。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加大,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力度空前加大。这一年,我省圆满完成了1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年度减贫目标。前三季度,62个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7元,同比增长13%,增幅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我吃了半辈子的苦,现在尝到了生活的甜……”隆化县南营村贫困群众庞瑞,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去年加入了村蔬菜合作社。依靠“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机制,他顺利贷款5万元,建起6个冷棚种植错季蔬菜。去年以来,6个冷棚已实现纯收入2万余元。

发展能赚钱的产业、创造稳增收的就业,我省打好产业就业精准扶贫硬仗,形成特色农业、旅游、光伏、家庭手工业、电商、就业等六个扶贫新产业新业态,带动130万名贫困群众增收。

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方位、多维度的贫困治理在各个领域同步推进。

构建脱贫攻坚大格局。建立责任体系,实行“双组长”制,36名省级领导率先开展“帮联驻”。健全政策支撑措施,出台42个脱贫攻坚专项文件,政策含金量较高,贫困群众受益较大。

打好易地扶贫搬迁当头炮。目前已启动了31个县、15.2万人的搬迁工作,超出计划2.6万人,189个集中安置项目全部开工。

织牢社保兜底保障网。实现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动态管理,农村居民年低保标准同比增长25.8%,低保标准全部达到2855元/年以上。

凝聚社会扶贫强大合力。精心选派一支支驻村工作队,2.2万余名驻村干部奔赴全省最贫困的乡村。扎实开展“千企帮千村”行动,1000家民营企业与1020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1.5万户贫困群众发展增收项目。

岁稔年丰、富裕祥和,在燕赵大地上,农民这一绵延千年的梦想现今变得如此真切。(记者 赵红梅 潘文静)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