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重庆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发布

2017-01-11 09:28 来源: 重庆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重庆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发布
到2020年重庆初步建成西部创新中心

1月10日,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重庆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成西部创新中心。

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

《规划》提到,“十三五”时期,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

面对新形势和新使命,我市必须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统筹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推动发展方式向依靠持续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升转变,促进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精细、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市科委副主任梁震介绍,作为“十三五”期间我市科技创新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规划》突出了4个主要特点。

一是注重时代特征与市情结合。充分体现了“十三五”阶段新特征,遵循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强化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同时,还注重重庆市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二是注重科技与经济融合。既突出重点区域,优化布局创新资源,着力补强科技创新短板;又聚焦重点领域,强化技术创新的前瞻布局,发挥科技创新在塑造引领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注重改革与开放并重。坚持问题导向抓改革,突出引进资源抓开放,通过改革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通过开放引进全球创新资源,增强创新供给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科技创新贡献。

四是注重继承与创新统筹。在发展目标设定和重大任务安排上,与《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市委市政府有关政策文件相衔接,既体现继承性、延续性,又有一定的创新性。

提出“1+3”的定性目标和10项定量指标

据了解,《规划》共分为发展愿景、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3大板块,共12章、21个专栏。

第一个板块是发展愿景,由发展基础与趋势、发展思路和目标2章构成,设有2个专栏;

第二个板块是重点任务,共9章,设19个专栏,较为系统地回答了在科技创新中“如何激励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如何有效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如何引进外部创新要素和人才资源”“如何促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如何处理政府与科研单位及科技人员的关系”“如何弘扬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6个关键问题;

第三个板块是保障措施,主要是对规划实施与监测管理进行了明确。

梁震表示,《规划》提出了“1+3”的定性目标和10项定量指标。

定性目标中的“1”是指总体目标,即: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建成西部创新中心”;

“3”是指3个分类目标,即:创新型经济结构基本形成、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生态更加优化。

定量指标包括: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60人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1.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6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400亿元、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达到8.3%、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

明确9大重点任务

如何实现既定目标?《规划》明确了9大重点任务。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技术创新。着眼于国内外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总趋势,切合我市重点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着力规划了先进制造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技术等我市技术创新的3大重点方向,同时兼顾了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态环保、新型城镇化、公共安全等6个方面的技术创新。

二是优化创新资源布局。集成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五大功能区域产业定位,合理布局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科技园区,加快创新要素资源在重点园区聚集;重点布局建设汽车风洞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基础平台和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科技研发平台体系。

三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重点实施企业研发投入倍增计划、研发机构倍增工程、引才计划等,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促进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发挥;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激发中小微企业创新活力;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四是构建高效的研发组织体系。深化高等学校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科研院所企业化运行管理、法人治理结构和人才激励制度改革,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研究前瞻布局和加大战略高技术攻关,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五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众创空间建设,打造专业化新型孵化器,完善服务创新创业的孵化体系;打造分阶段、分层次、分类别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和科技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全链条科技服务能力;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政策并大力开展科技应用示范。

六是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在放宽国有企事业单位工资总额(量)限制等方面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以“高精尖缺”导向大力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在事业单位和企业间合理流动。

七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构建新型科技计划体系、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强化科技管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等,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激发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加快实现政府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

八是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创新。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全球加快引进科技创新资源,大力促进国内科技合作;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工程,探索建立新型协同创新研究机构,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体制改革试点,打造军民融合创新服务平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

九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启动产权强市推进工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强县、强园区;推进质量、标准和品牌战略,统筹推进科技、标准、产业协同创新;改革产业准入制度和技术政策,完善财政科技投入保障机制,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等,不断完善激励创新的公共政策;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撑,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高效率的融资体系;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大力弘扬创新精神和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创新、鼓励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记者 张亦筑 实习生 崔曜)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