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青海:铺好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轨道

2016-12-28 09:26 来源: 青海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大美青海,美在生态。青海是三江源头、“中华水塔”,同时又是欠发达省份,集西部地区、高原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于一身。既要筑牢生态屏障,又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绿色发展、循环经济,成为青海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文明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短期行为和权宜之计,而是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久之计和不变国策。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坚持这一民生工程,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成效;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必须着力增强全社会对生态保护的法治意识。应该树立“污染环境就是给人民造祸、浪费资源就是为子孙遗患、破坏生态就是断人类后路”的“负罪”认知,自觉以法治思维看待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而这种基于法治考量的个体认知和社会共识,是打造美丽青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不可或缺的民意基础与工作先导。

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必须着力构建完善可行的法制体系。有法可依才能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应该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法规完善的角度进行查漏补缺和机制创新,构建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规避“多动症”、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空间规划体系;健全纳入价格机制、让保护者受益、让破坏者赔偿的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构建以改善环境治理为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共治”体系等等。

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必须着力提升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执行力。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法治的权威性也在于执行。再好再完善的制度,如果执行不到位、形同虚设,就难以达成预期效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治轨道,就必须对相关法规拥有内化于心的敬畏、具化于行的落实和不留情面的追责。要加强对责任主体履职情况的有效监督和严格考核,尤其不放松对负有领导之责的“关键少数”的监督;提升执法队伍的职业素养与执法能力,破除基于地方保护和利益考量的选择性执法,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弄虚作假、失察失责、推诿扯皮及慵懒懈怠等不良现象,坚决实施零容忍的问责惩戒。(张玉胜)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刘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