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湖南石准中学:破解农村教育困境

2016-12-10 09:25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谭越在课堂上做习题(12月5日摄)。湖南耒阳市三都镇有一所被誉为“耒阳乡村第一名校”的中学——石准中学。今年15岁的谭超和13岁的谭越兄弟是石准中学的“跨乡走读生”。兄弟俩家在三都镇旁边的南阳镇,曾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广东上学,但父母对教育质量却不满意,最终把他们送到石准中学。谭超、谭越兄弟俩说,虽然在石准中学不如在广东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这里学风好,老师负责任。目前很多乡村中学生源都在流失,石准中学的生源却在增长。石准中学现有699名在校生,其中近300名是外地学生,甚至还有来自耒阳城区的孩子。陪读的家长甚至让学校周边的农房成了“学区房”。石准中学之所以受到“热捧”,一个重要原因是“遵循了乡村教育规律”:全校学生实行平行编班,希望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学校注重农村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于留守儿童予以心理健康疏导。校长蒋平认为,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初中就是他们最后的课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完整的初中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体育老师指挥谭超所在的班级摆出“2016”的队形迎接学校的广播操比赛(12月6日摄)。湖南耒阳市三都镇有一所被誉为“耒阳乡村第一名校”的中学——石准中学。今年15岁的谭超和13岁的谭越兄弟是石准中学的“跨乡走读生”。兄弟俩家在三都镇旁边的南阳镇,曾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广东上学,但父母对教育质量却不满意,最终把他们送到石准中学。谭超、谭越兄弟俩说,虽然在石准中学不如在广东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这里学风好,老师负责任。目前很多乡村中学生源都在流失,石准中学的生源却在增长。石准中学现有699名在校生,其中近300名是外地学生,甚至还有来自耒阳城区的孩子。陪读的家长甚至让学校周边的农房成了“学区房”。石准中学之所以受到“热捧”,一个重要原因是“遵循了乡村教育规律”:全校学生实行平行编班,希望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学校注重农村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于留守儿童予以心理健康疏导。校长蒋平认为,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初中就是他们最后的课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完整的初中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升旗仪式结束后,谭超(左)回到教室(12月5日摄)。湖南耒阳市三都镇有一所被誉为“耒阳乡村第一名校”的中学——石准中学。今年15岁的谭超和13岁的谭越兄弟是石准中学的“跨乡走读生”。兄弟俩家在三都镇旁边的南阳镇,曾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广东上学,但父母对教育质量却不满意,最终把他们送到石准中学。谭超、谭越兄弟俩说,虽然在石准中学不如在广东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这里学风好,老师负责任。目前很多乡村中学生源都在流失,石准中学的生源却在增长。石准中学现有699名在校生,其中近300名是外地学生,甚至还有来自耒阳城区的孩子。陪读的家长甚至让学校周边的农房成了“学区房”。石准中学之所以受到“热捧”,一个重要原因是“遵循了乡村教育规律”:全校学生实行平行编班,希望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学校注重农村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于留守儿童予以心理健康疏导。校长蒋平认为,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初中就是他们最后的课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完整的初中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谭超回到租住的房子吃午饭(12月5日摄)。为了方便上学,兄弟俩的爷爷奶奶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每天中午他们都能吃到爷爷奶奶提前备好的热饭菜。湖南耒阳市三都镇有一所被誉为“耒阳乡村第一名校”的中学——石准中学。今年15岁的谭超和13岁的谭越兄弟是石准中学的“跨乡走读生”。兄弟俩家在三都镇旁边的南阳镇,曾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广东上学,但父母对教育质量却不满意,最终把他们送到石准中学。谭超、谭越兄弟俩说,虽然在石准中学不如在广东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这里学风好,老师负责任。目前很多乡村中学生源都在流失,石准中学的生源却在增长。石准中学现有699名在校生,其中近300名是外地学生,甚至还有来自耒阳城区的孩子。陪读的家长甚至让学校周边的农房成了“学区房”。石准中学之所以受到“热捧”,一个重要原因是“遵循了乡村教育规律”:全校学生实行平行编班,希望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学校注重农村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于留守儿童予以心理健康疏导。校长蒋平认为,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初中就是他们最后的课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完整的初中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一名老师将手放在蜂窝煤炉子上烤火(12月5日摄)。湖南耒阳市三都镇有一所被誉为“耒阳乡村第一名校”的中学——石准中学。今年15岁的谭超和13岁的谭越兄弟是石准中学的“跨乡走读生”。兄弟俩家在三都镇旁边的南阳镇,曾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在广东上学,但父母对教育质量却不满意,最终把他们送到石准中学。谭超、谭越兄弟俩说,虽然在石准中学不如在广东的生活丰富多彩,但这里学风好,老师负责任。目前很多乡村中学生源都在流失,石准中学的生源却在增长。石准中学现有699名在校生,其中近300名是外地学生,甚至还有来自耒阳城区的孩子。陪读的家长甚至让学校周边的农房成了“学区房”。石准中学之所以受到“热捧”,一个重要原因是“遵循了乡村教育规律”:全校学生实行平行编班,希望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后进生;同时学校注重农村学生的成长特点,对于留守儿童予以心理健康疏导。校长蒋平认为,对许多农村孩子来说,初中就是他们最后的课堂。“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优质完整的初中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双管齐下,才能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新华社记者 王婧嫱 摄

111.jpg300.jpg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