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辽宁:两年攻坚 让4万人稳定脱贫

2016-12-06 08:51 来源: 辽宁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两年攻坚 让4万人稳定脱贫
——西丰县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纪实

120个贫困村,4.19万贫困人口。这是2015年底西丰县的统计数字。

到2018年底,全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到2020年,巩固扶贫成果,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这是西丰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攻坚目标。

任务艰巨,骨头难啃,凭着当下的财力,西丰县委领导深知这是一场不容失败的战役。

既然是攻坚战,就要讲究策略和战术。结合当地实际和多年的扶贫经验,西丰县确定了“六个精准到位”: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要到位;制定了精准扶贫“五个一批”工程,从而确保扶贫扶到点子上、攻坚攻到根源上,让这4万多群众早日走出贫困的泥潭。

脱贫攻坚不可能一蹴而就,完善机制是持续攻坚的保障。

按照西丰县制定下发的“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到2018年,全县贫困人口提前实现整体脱贫,为实现这一目标,西丰县委、县政府把脱贫攻坚确定为全县的“一号工程”,举全县之力,务求必胜。

为此,西丰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县领导包乡(镇)、包贫困村、包贫困户脱贫责任制,对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脱贫重点村由县乡两级党政“一把手”和县直相关部门进行一对一对口帮扶,把脱贫攻坚各项任务层层落实到责任人和责任部门。

这还没完,就像上战场一样,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精准脱贫军令状和承诺书,白纸黑字,把决心和责任牢牢地打在每一个干部的心坎上。

决心已下,县乡各级领导以上率下,迅速行动,深入扶贫工作一线,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组织座谈讨论、现场办公等形式,详细了解贫困村致贫原因、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深入宣传扶贫政策,详细制定帮扶措施,科学确立致富产业,积极破解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难题,全力解决贫困户生产和生活困难。

扶贫攻坚,贵在精准。西丰县扶贫开发办严把精准识别关,按照“两公开一公示”认真开展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以建档立卡“回头看”为抓手全面筛查贫困人口,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手册”“精准脱贫卡”一户一册一卡,各村设立的精准扶贫公示板上贫困户、致贫原因、脱贫途径以及责任人,一目了然。

有了建档立卡为基础,西丰县分门别类,因户施策。对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引导式扶贫,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担保贷款发展扶贫产业。对因病因灾失去主要收入来源、没有致富门路、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但具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救助式扶贫,安排扶贫专项资金,由定点扶贫单位扶持贫困户发展一项致富产业,帮助其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对残疾、智障、孤寡、缺少劳动力等没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采取救济式扶贫,将这些贫困户列入农村低保、五保对象,做到应保尽保,通过民政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产业牵动固本强基

走进郜家店镇原昌药用菌专业合作社的精准扶贫产业基地,10多名农村妇女正在采收秋木耳,看到记者到来,贫困户闫金芹打开了话匣子。今年,她在合作社的帮助下搞了2万棒黑木耳,春茬木耳每公斤120元,卖出2万多元,秋茬行情上涨,合作社早就跟福建、广东、河北的客商签下订单,木耳一晒干,人家就拉走。

闫大姐粗略地算了一下,扣掉菌棒、水电费钱,净剩1.8万元。同样,胜利村贫困农民唐国荣自打开春就在合作社的灵芝基地打工,每天工资80元,大半年下来,挣到手的工资顶过去种一年地的收入。

去年以来,胜利村原昌药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平原、宣化、富春等4个村的143户、46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灵芝和木耳种植项目,建成灵芝大棚83栋,发展裸地木耳6.67公顷,以互助金参股入社的贫困户,合作社以不低于投资5%的比例年底分红,30多个到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每人每年工资收入7000多元。今年,原昌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收获灵芝2.5万公斤,生产破壁灵芝孢子粉2000公斤,产值700万元,给农民工发放工资27万元,给贫困户分红3万多元。

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与致富产业精准对接,使贫困村致富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拉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作用显著增强。

“如今,政府的扶贫工作真是做到家了,有点本钱的跟着合作社一起搞产业,没钱的打工能挣现钱,既没钱又不能干活的拿互助金在合作社入股,年终有分红,我看啊,咱贫困户的困难日子不多了。”贴合实际的扶贫措施,让唐国荣的心里托了底。

今年以来,西丰县扭住产业这个扶贫攻坚的“牛鼻子”,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产业引导”的方针,全力实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贫困户”的产业脱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梅花鹿、柞蚕、食用菌、烟叶、果菜等农村致富产业和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参股入社、资产托管、订单帮扶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农户进入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培育与产业相关的生产、加工、贸易龙头企业,形成了农户、基地、企业、市场、消费者有机衔接的产业链,让贫困人口更多获得产业发展的利益。

目前,西丰县通过“产业+”模式发展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劳务贸易等特色产业20多项,带动贫困人口8000多人,兴起了“乡乡建企业、村村有合作社,户户搞产业、人人当股东”的产业发展热潮,夯实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

结对驻村牵手致富

初冬时节,走在西丰的乡间,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像银色的丝带蜿蜒逶迤,温暖明亮的安居房似雨后春笋般矗立在整洁的村路旁,村民文化广场上,人们扭起了欢快的东北大秧歌,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送走了大连时代万恒集团驻村工作队队员李忠文和梁惠成,凉泉镇保安村贫困农民董志满面笑容:“今年的水稻怎么收,稻子怎么磨,打什么包装,往哪儿卖?明年水稻选什么品种,用啥肥,怎么才能种出生态好稻米,驻村工作队都帮咱想好啦!”

2015年,大连时代万恒集团与凉泉镇保安村结成扶贫对子,两年来,驻村工作队不仅给村里的鳏寡孤独残障人员送钱送物,义务给留守儿童补习功课,帮助留守老人播种、秋收……而且一心琢磨着怎样改善村容村貌,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帮助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的道道儿。

今年春天,工作队启动了扶贫绿色水稻项目,大连时代万恒集团出资集中流转了4公顷水田发展绿色稻米,和董志一样的20个贫困户成了稻田的主人,从育苗、插秧、施肥到秋收,工作队队员和贫困户摸爬滚打在一起,秋天,金色的稻浪映红了贫困农民的脸庞。

按照贫困村脱贫销号的标准,在省、市、县帮扶单位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的倾斜下,西丰县在贫困村实施了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危房改造等多项民生工程,全力补齐贫困村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短板,贫困村的环境和面貌大大改善。

让保安村群众兴奋的是,在各级部门的扶持下,保安村翻建了村部,建了农民书屋,修了文化广场,配套了体育器材和科技图书。农闲时节,人们离开了酒桌、牌桌,钻进农民书屋里寻找发家致富的金钥匙,在欢快喜庆的锣鼓和唢呐声里感受着生活的甜美。

“结对驻村、牵手致富”工程实施以来,由省、市、县有关部门组成的驻村扶贫工作队走进120个重点贫困村,省工商联组织的96家民营企业与贫困村结成了帮扶对子。

一年来,驻村扶贫工作队从贫困村的党组织建设、基础设施改善、致富产业确立、困难特殊群体救助、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全力帮扶,先后为贫困村修建桥涵近百座,铺设村屯道路数百公里,安装路灯近千盏,帮助贫困户建成安居房100余间,组织送科技文化下乡500余次,扶持贫困村发展脱贫致富产业项目78个。

“再瘠薄的土地上也应有收获,再贫穷的生活中也应有歌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找准扶贫的好路子,科学规划、真抓实干,做强增收致富的好产业,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西丰县委主要领导表示。

挂起“作战图”,倒排时间表,当下,西丰县上下正按照精准脱贫“作战方案”,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各项扶贫工作,冰封在4万多群众心头多年的坚冰已开始悄然融化。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