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为富民强省 提供坚实的质量基础和技术保障
——近年来青海省质量工作综述

2016-11-15 08:29 来源: 青海日报
字号: 默认 超大 | 打印 |

质量建设是富民强省的基石。

作为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整体素质的集中反映,质量,越来越成为全世界面临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近现代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把质量强国纳入国家战略,实现经济腾飞;我国于2012年颁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建立了由18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30个省份深入开展质量强省活动并逐级建立了质量考核制度。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我省的质量工作围绕建设质量强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不断强化质量工作组织领导,完善质量工作政策体系,在未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质量安全事故的同时,坚持以质量的提升“对冲”经济的放缓,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质量基础和技术保障作用。

把质量发展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我省设立了青海省质量奖,将质量发展与安全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提升质量工作整体水平;制定了《关于推进质量强省战略促进全省经济提质增效的实施方案》和每年出台行动计划,夯实政策基础和工作举措;探索建立质量工作考核体系,在2015年首次将环境质量纳入了对市(州)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内容的同时,2016年又创新了差异化的市、州政府质量工作考核制度,省对市州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体系现已基本健全。

这一系列做法,使质量引领作用有效彰显。

同时,大力推进质量工作体制持续创新。建立并完善了《质量工作联席会议》《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等多项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质量工作体制;质监、住建、农牧、旅游、水利等各质量部门结合各自工作职能,相继从质量管理、绩效考核、品牌建设、信用档案、等级划分等多个方面建立了70余项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丰富了质量工作内涵,有效推动各行业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以多种举措推进质量强省战略深入开展。

到目前,全省质监部门已建成国家质检中心3个,在建国家检测中心2个;食品安全风险产品监测点扩大到46个,覆盖所有的市县区,主要监测微生物等15大种类;6个市(州)、县农产品质检机构通过验收,已建或在建农产品监测机构32个,有2个重点地区乡镇农产品监管机构具备农药残留检测能力,全省“三品一标”认证总量达到421个(无公害农产品182个,绿色食品112个,有机食品74个,农产品地理标志41个,绿色生产资料12个)。

各级质量部门按照“放、管、服”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厘清了抓质量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尤其是实行质量监管体制分级管理后,全省县(区)质监、食药工作体制得以完善,工作力量得以加强,基本职能得到覆盖。采取多种举措,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问题突出的产品和地区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提升、专项整治、专项检查、监督检查等综合执法行动,违法生产、经营和制假售假等行为得到有效打击。期间,共受理和查处侵权和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024件,捣毁制假窝点180余处,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8亿元。初步形成了质量共治格局。

2015年以来,全省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稳定在92%以上;建筑工程质量一次交验合格率控制在95%以上;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平均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7%、99.8%和93.8%;三江源区域环境空气质量优,以西宁、海东为重点的东部城市群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77.6%和73.3%; 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全省产品、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总体形势向好,假冒伪劣产品得到有效遏制。

着力提升青海品牌效应,现已基本形成了质量奖、青海省名牌、省著名商标、青海老字号等品牌体系。全省现已拥有国家质量奖提名奖2个、青海省质量奖3个、中国驰名商标43件、青海著名商标175件,青海省名牌产品72个,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1个、国家优质工程奖1个,青海省建设工程“江河源”杯奖(省级优质工程)17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2个,“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4个,建成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6个。昆仑山、藏羊等品牌走出国门,发挥了明显的品牌引领效应。

质量强则国强,质量兴则国兴。与全国一样,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积累,我省目前已经具备全面提高质量生产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破解质量工作薄弱环节,推动质量工作共治格局,强化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质量工作考核体系,深入推进质量强省活动,加强以质量创新为突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引导各方面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真正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省质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记者 叶文娟)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