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从严治党 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2016-11-02 09:41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记者 施鳗珂 编制


全面从严治党徐 骏作(新华社发)

十八届六中全会,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这次全会,和以往多次六中全会一样,聚焦党建问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

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两部重要的党内法规,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还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九大。此外,也是极为重要的是,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

这次六中全会,无论是之于十八大以来的4年,还是今后一段时期乃至未来更长时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里程碑意义。

治国理政方略渐次展开深度推进

理解十八届六中全会,不能单看这一次全会,而要放在十八大以来的四次全会中去把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先后召开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了部署,六中全会则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的整体设计,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渐次展开、深度推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我们的战略布局很可能就会落空。要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理解,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尤其是,全面从严治党深刻影响其他三个“全面”,全面从严治党为其他三个“全面”提供坚强保证。换言之,六中全会精神的落地,关乎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落地。中国的事情要办好,首先中国共产党的事情要办好。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一大批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改革目标的关键在于全党上下同心,强化“四个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打破“奶酪”。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容易改的都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现在的改革都是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和敏感问题,每推进一步,都要碰触到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面临一系列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樊篱。更要注意的是,这些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樊篱往往不是来自体制外,而是来自体制内。这就要求,面对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布局时,每一个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彰显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担当,从大局、从长远考虑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向党中央看齐。要使改革不受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个人利益掣肘,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促使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全面从严管理“关键少数”。当今中国问题的最大症结之一便是法治权威不足。群体性事件、“信访不信法”等无不是由于法治权威不足所致。这方面,领导干部负有重要责任。从十八大以来查处的案件来看,一些领导干部甚至是一些高级干部存在人治思想和长官意识,大搞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等人就是典型例证。可以说,这种现象不改变,依法治国就难以落实。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率下,维护法律权威,在全社会营造敬畏法律的政治文化。应该说,领导干部对法治建设既可以起到关键推动作用,也可能起到致命破坏作用。能否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道路和进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有作为、勇担当的治理群体。一个管理严格、制度执行力强、勇于作为担当的政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保证。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在于执行效率。各治理群体中的领导干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操盘手”。中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精心布局,关键就看各地方、各部门如何执行。只有党的各层级领导干部切实加强执行力,不折不扣完成党中央部署,才可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反,如果制度和规矩成为软约束,为官不为、不愿担当,甚至对中央搞软抵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将成为空中楼阁。

因此,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从严治党,关键在建设一支勇作为、敢担当的治理群体。

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制度化组织化

著名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对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来说,一党制和多党制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就政治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政党的数量,而是政党制度的力量和政党体制的适应性。

换言之,处于现代化过程的国家,政党的制度化、组织化程度至关重要。我们党是一个拥有88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要在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的制度化、组织化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制度化、组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文化大革命之后,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度建党和依规治党的治党思路,把从严治党落实到党规党法。1980年专门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第一次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作出规范,具有开创性意义,对于推进党的制度化、组织化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1980年的准则,主要原则和规定在今天仍然适用,但是现在已经过去36年,无论是时代背景还是主要矛盾,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管党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可贵的经验,很有必要制定一部新的准则。

同样,2003年12月颁布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第一个党内监督的专门文件,对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条例与新实践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同时,十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监督的新实践新经验,迫切需要以党内法规的形式固定规范起来。

简言之,党中央这次制定新准则、修订条例,正是着眼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制度建党、依规治党的重大安排。这次全会,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明确而有力的抓手。

从现实来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除了中国共产党无任何其他政党能够担当。一个管理严格、制度化、组织化程度高的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国复兴的重要保证。如果党内不纯洁,缺乏正气,被团团伙伙、利益集团充斥,制度和规矩成为软约束,是不可能引领国家走向复兴的。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基础,强化党内监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这次六中全会制定新准则、修订条例,对于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制度化、组织化,增强执政党体制的适应性,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增强中央执政权威和治理效能

这次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对于维护党中央的执政权威,促进党中央治理国家的效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它关系国家治理成败,关系政党执政兴衰。全党以及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需要有一个带头人,需要有一个核心。

邓小平1956年在谈党的民主集中制时说:“在任何一个组织中,不仅需要分工负责,而且需要有人负总责。没有小组长,一个小组也不能行动,这难道不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吗?”1989年,他进一步明确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邓小平的考虑是很深的,是非常具有战略眼光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承担领导责任,领导十几亿人进行现代化,没有一个真正的政治家作为领导核心是不能想象的。

当前,中国治理和中共执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世所罕见。世界格局正在深刻调整,国内格局正在深刻变革,尤其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处于关键阶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正处于紧要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有智慧、有担当的领导核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理中国的绩效非常亮眼,中国社会不断呈现出新的发展样式和进步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20多年前,邓小平就强调:“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现在,改革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难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与30多年前的改革相比,当前改革的障碍主要来自人,来自利益的羁绊。经济学家奥尔森认为,一个国家稳定发展久了,国内就会开始形成利益集团。目前,国内就有一些既得利益者阻碍中央改革部署的落地。没有中央权威,没有集中统一,就没有治理效能,再美好的改革愿景和发展蓝图都无法落地。

十八大以来,党内成立了若干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和领导小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了多个领导小组组长或委员会主席,包括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等。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可以更好发挥党中央协调权力、资源配置的作用,增强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和治理效能,增强人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获得感,从而避免中国成为一个固化的中国、一个违背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

不仅是改革。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战略实施等,均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张广昭 陈振凯)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朱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