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国家卫生计生委介绍我国
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有关情况

2016-10-12 21:02 来源: 卫生计生委网站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主持人 宋树立】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10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刚才大家看到的视频短片,会感觉非常振奋。大家知道,今年5月份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8月份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又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总书记出席了这两个重要会议,而且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两个大会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工作、卫生与健康工作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卫生与健康的科技创新工作有哪些整体布局,如何分步实施,有什么样的目标方向,在临床上我们怎么样促进来自中国的国际标准?为什么在大型医疗设备上需要更多的“中国制造”?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组织了今天这场发布会,而且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秦怀金司长,此外,我们还邀请到了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的田保国副司长。今天这两位司长会向我们介绍我国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有关情况。大家手里拿到了文件资料,这是我们已经印发发布的《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两位司长也会在这里介绍卫生与健康科技的进展情况,并且对指导意见进行解读。

首先,请秦怀金司长介绍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司长 秦怀金】各位记者,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关于这个《指导意见》的详细解读,已经发给了大家,包括原文,我今天概要地介绍一下这个《指导意见》出台背景,针对的主要问题,帮助大家比较好地理解这个《指导意见》的基本内容。

一、《指导意见》出台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纲要》等一重要政策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要求把科技创新摆在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核心,提出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进入创新性国家的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康中国”提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近期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将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今年8月,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又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的第一次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

卫生与健康科技既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动力和支撑。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不仅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的迫切需要。所以,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共同制定发布了这个《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关于科技创新、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的一个具体行动和措施。

二、《指导意见》的起草意见和主要内容

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五部门的领导高度重视这个文件的起草,多次召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相关部门和文件起草组也多次召开研讨会,深入地方和有关单位进行调研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应该说,这个意见集中了相关部门、行业机构和专家学者的智慧。经广泛征求意见以后,由五部门联合印发。

《指导意见》共有六部分20条,第一部分主要是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二部分主要是加快建设协同高效的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体系,在这部分里面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系统布局高水平的创新基地平台和重大工程项目,加强临床医学研究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构建开放协同的科技创新网络等等措施。

第三部分主要是加快培育和集聚高水平的创新人才队伍。主要包括要加快培育和聚集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尖子人才、青年英才,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科技管理队伍,完善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务保障队伍,从人才的评价、考核、薪酬和人事分配、职务发明的奖励等等方面健全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的激励机制。

第四部分主要是要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这里面主要包括实施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度等。

第五部分主要是推动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里面重点包括改革卫生与健康科技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改革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改革完善科技成果准入、应用等等制度。

第六部分主要是进一步加强对卫生健康科技工作的领导,主要包括要建立“科卫协同”的机制,要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营造创新的文化氛围等等。

我就简要地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我和田司长非常愿意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宋树立】下面,请大家就卫生与健康的科技创新工作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媒体。

【人民网记者】创新指导意见是如何体现行业特色的?有哪些特点?

【秦怀金】谢谢这位记者提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觉得特别重要的。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下发的科技创新政策,包括激励政策,都非常到位,全国的科技人员非常受鼓舞。但是怎么把这些国家的政策结合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特点,怎么让国家这些政策在我们这个领域落地、落实,这是我们制定这个《指导意见》的一个挑战,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指导意见》中,有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强调卫生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一切围绕人民的健康。第二,第一次明确提出,突出了科技创新在整个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中的优先和核心地位。第三,《指导意见》中无论是体制机制改革,还是任务的部署,非常重要的原则是坚持需求与问题导向,这是在《指导意见》中特别重要的一点,要让我们的科技创新和卫生与健康工作全方位的融合。第四,《指导意见》把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除了贯彻落实国家的文件精神,《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了这个理念,结合行业的特点,落实很多措施,包括分类的评价制度,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等不同研究领域,采取不同的评价制度。第五,是突出了医疗卫生机构在整个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里面的主体地位,这也是文件的重要特点。在国家大的文件里面,强调了高校、科研机构、企业都是创新的主体,在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体系里面,除了以上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是我们这个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刚才大家看到的片子里,三位国家最高奖的获得者就都是医生,他们的创新需求来源于医疗一线病人的问题,研究和验证在临床进行,最后应用于临床直至推广到全国。《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我们国家科技创新出台的所有激励政策,都适用于我们的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也消除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疑问。

第六,《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要加强临床医学研究。我国现阶段的临床医学研究相对比较薄弱,许多临床诊疗方案都是运用国外的,如何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临床医疗资源,把临床医疗资源变成临床研究资源,通过临床研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

第七,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推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在这方面,我们并不是并跑和跟跑的问题,我们是领跑,我们要继续在这个领域引领。

第八,特别强调医研企不同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医”是代表医疗卫生机构,“研”是科研机构,包括医学、工程和其他学科,“企”就是企业,包括资本。经过我们调研总结,我国许多重大临床创新成果,包括临床技术、新药和医疗设备,都是通过“医研企”协同创新。

最后一个特点,就是高度重视领域的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科技部一直在会同卫计委致力于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目前建设进展如何,接下来会有怎么样的部署?第二,刚刚秦司长提到了我们要发展卫生科技创新,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我们想知道,现阶段我们参与到投入这些资金的渠道有哪些?在渠道中,我们的财政和社会资本在里面各自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下一步我们会不会继续去争取国家财政给大的投入和支持?我们怎么样去争取?谢谢。

【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的副司长 田保国谢谢你关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情况。刚才秦司长也简单有所介绍。我国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为什么呢?重要的原因就是好的技术、先进的科研成果没有在现实中用起来,学生在医学院读了五年书,进入临床如何达到高水平?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在北京看病,老百姓一说就是去协和医院、301医院,脑外科就是天坛医院,骨科就是积水潭医院,但是其他医院水平就差远了,从全国整体看更是差距很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会同卫计委等相关部门,决定加强临床转化环节的工作,从2012年开始组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这是以在某一个疾病防治领域具有科技优势的医院牵头,作为核心单位,组建协同网络,包括地一级甚至县一级的医院。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为龙头,带动整个网络的成员单位,包括进行联合技术攻关、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编制指南规范,推广应用等等。

昨天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和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同志,实地去看了依托北京天坛医院建设的神经系统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大家一致认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确实是按照我们的设计在快速发展,前景非常好。这里有几个数字,经过几年的建设,我们分三批,在11个疾病领域建设了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了全国260个地市2000多家医院,构建了疾病研究协同网络,制定了各类指南和技术规范233项,其中有9项改写了国际指南,对172项适宜技术进行了推广,累计培训医务人员32万人次。我们认为,我们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是推进临床医学转化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下一步我们还将会同卫生计生委和相关部门继续加强推进这项工作。

【秦怀金】刚才问到科研资金投入的事,我来回答一下。

在医学领域,科研资金的投入有多种渠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等等。企业和社会的投入比重很大。政府财政资金分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主要支持市场不能有效配置的基础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研究,另外就是有效引导和鼓励市场社会投入。

改革后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目前整合成五大计划。一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医学的基础研究,支持科学家自由探索,比如疾病的机理研究,基本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二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刚才宣传片的很多成果都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的。卫生与健康领域有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专项。重大专项的主要定位是贯彻国家战略,以问题为导向,比如新药专项的目标非常明确,一是要提升我们国家的整体新药创制能力,从原来以仿为主,到仿创结合,最后走上以创新为主,二是要研发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十二五”期间我们研发了24种一类新药。重大专项的资助强度非常大,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中之重。

三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原来的973、863、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专项等整合成这个计划。去年启动的新一轮“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卫生健康领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比如精准医学研究计、慢性病防治、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防治、数字诊疗装备、干细胞研究与转化等。

四是基地和人才专项,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包括刚才田司长介绍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未来都要纳入。

第五,跟产业创新结合比较紧的技术创新引导基金。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也讲了,国家要面向2030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除了脑计划以外,还有健康保障工程,目前还在论证完善。

【田保国】秦司长刚才讲了政府财政层面的投入,包括国家和地方,比如说北京市政府一年要投几个亿用于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医药研发等方面。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不光是政府,全社会都在重视科技创新,根据我们统计,整个国家的科技投入中,政府财政只占26%,全社会其他的投入占74%,这几年甚至更多,包括企业的投入,比如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的生产厂家,还有金融机构、基金等等。许多慈善基金会资助医学研究,回馈社会,给社会作贡献,提高广大人民健康水平,。下一步,我们会同卫生计生委等相关部门,也要在这方面有所引导、有所作为。

【中国人口报记者】临床医学研究是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创新的创新组成部分,在加强临床医学研究方面有什么具体的考虑?第二个问题,癌症是我国居民的一个头号杀手,现在老百姓也比较关心这方面的科研进展,想问一下我国在小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免疫治疗这些世界前沿技术研究方面现阶段有什么进展?以后有什么样的人群可以受益?谢谢。

【秦怀金】第一个问题,关于临床医学研究。《指导意见》中,为什么这么重视临床医学研究,就是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成果,无论是技术还是药品、医疗设备等等,最后都是为老百姓的健康。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只是在实验室里做不转化是不行的,必须在临床这个平台,所以我们要加强转化医学研究。《指导意见》中提出,我们在未来“十三五”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在国家科技重大计划项目里面,争取对临床医学的研究从经费、项目进一步倾斜,甚至设立一些专门的研究项目。另外也有一个多元投入的问题。

第二,刚才田司长讲的,我们要加强争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十二五”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现在有32个,“十三五”还进一步在布局,主要是根据需求,根据老百姓疾病谱和其他各个方面,从数量上、从布局上来进一步加强,形成一个网络,形成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为龙头的研究网络,把研究出来的技术和成果再推广到一些基层的单位,让我们医学的科技,让基层老百姓也能尽快享受到。

第三,要加强临床研究资源的整合、共享、开放。我们国家搞临床医学研究,是最大的优势,现在欧美国家访问的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最想跟我们合作的就是开展临床医学研究,为什么?关键就是我们的医疗资源丰富,人口多、病例多,这是研究最大基础。但是我们国家由于各种因素,没有把这种丰富的医疗资源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变成一个非常好的临床研究的资源,在这个基础上,把这些资源如何做到开放共享,让科研人员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研究效率。同时,加强资源开放共享的同时规范临床多中心研究,提高临床研究的设计。

第四,要打造一个强大的临床研究队伍。在医院里面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合,要有一部分专职的研究队伍,除了基础研究人员,还有一大批医生,既从事医疗,又从事科研。另外,要加大对临床医生的激励,完善现有的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在职称评定和待遇方面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临床价值。我相信,通过各种政策激励,我国的临床医学研究会得到一个大的提升,用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得出来的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会成为全世界的规范和标准。

关于肿瘤。肿瘤是严重危害老百姓健康的大问题。肿瘤研究是我们一直高度关注的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包括你刚才提到的主要是药物,抗肿瘤药物中非常重要的是靶向药物,也是精准治疗的一种,这几年进展非常快。我国在2011年之前,这些药物基本上依赖进口,价格太高,大多数患者是买不起的。经过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的支持,国内研发出了埃克替尼,打破了国外的专利垄断,降低了进口药物的价格。然后通过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再进一步促使降价,希望将来再纳入医保。另外我们还研发了治疗晚期胃癌的靶向药物阿帕替尼,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西达苯胺。我们希望在“十三五”,再研发出一系列创新的药物,由点到面,进一步打破国外垄断,让我们中国的老百姓能够使用自主创新、价格适宜的专利药。

【腾讯新闻记者】对于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方面,我们有哪些具体的激励政策?

【秦怀金】这个问题比较大,其实整个指导意见都是激励政策,定位就是改革体制机制、鼓励科技创新的文件。我们的卫生与健康领域科学家和临床医生看了指导意见后,感觉兴奋、受到激励,文件就成功了。我们要把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出台的宏观指导政策在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领域里落地。

简单说下,这里面的激励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个核心的就是收益分配激励,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创新出来的科研成果最后转化了,文件强调医疗卫生机构科技人员的创新,也同样适用于国家政策,提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个是管理层面,主要是体现“放、管、扶”的思想,改革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的管理,简化预算编制和调整,增加间接费用、增加人员费用,改进结余资金的留用处理方式。第三,科研教育人员出国开展科学研究等活动更加灵活的政策在我们这个行业落地。第四,就是人才的评价考核方式,这也是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卫生与健康领域有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有从事应用主要是临床研究的,包括公共卫生的现场研究。原来的评价体系,在职称评定上偏重论文,现在明确提出要有一个分类的评价,在基础医学方面主要是原始创新,论文和专利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临床医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创新对病人的治疗和防治的效果。

【科技日报记者】在指导意见中,我注意到有很多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新药推广的内容,我之前了解到重大新药专项,像您刚才提到的埃克替尼在打破国外垄断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跟企业接触过程中,他们还有个很大的苦衷,就是走向市场的环节非常难,包括您刚才说的进医保,包括进医院的二次招标,这方面有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破解这个难题?

【秦怀金】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这也是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里面特有的问题。为什么呢?无论是医疗的新技术、药品、医疗器械,最后是用于人的,跟其他的工业技术是不一样的,在国际上都是要求严格的准入,因为这是对患者安全负责。为了保障创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必须经过严格的研究审批程序,在临床前进行动物实验。比如药品审批需要进行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一期、二期、三期后,才能批准上市。这几年江南平台入口 下发了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加大了改革的力度。我们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建立了创新药品审批审批绿色通道,可以直接进入到CFDA的优先审批,加快审评审批,使创新成果能够尽早进入市场。

第二,创新产品上市之后,还要使用环节的问题,制定价格,招标,进入医保目录等等。在《指导意见》中涉及了一部分。我们会通过部门协调加快国家政策的修改完善,使创新技术和产品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让老百姓尽快获得好处,得到创新的实惠,埃克替尼就是个例子。

【香港有线电视记者】你讲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到目前核心技术比较薄弱,医疗设备也比较落后,我想问政府部门怎么考虑?

【秦怀金】我们可以说,国内的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市场,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但是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老百姓需求越来越高。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品质,提升质量,另一方面要靠中国自主创新,使用上最先进的产品。比如刚才提到治疗肿瘤的靶向药物,效果非常好,还有很多高端医疗器械,不能依赖国外的公司,让中国老百姓吃不上也负担不起。因此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于科技创新的部署。

【田保国】刚才腾讯的记者问到卫生健康科技创新上有哪些具体的激励政策,秦司长回答得非常完整、系统,也确实都是可以落地实施的。我想补充一点,这是我的感受,我感觉最大的激励还是人民群众的需求,过去我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现达到基本小康,追求的是健康长寿,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最高决策层高度重视,20年来再一次以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的名义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科技部最近也在研究,认为过去科技更多支持于经济建设发展,为了配合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大政方针的落实,要逐渐调整为经济和民生并重,要把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放在与支持经济建设发展同等重要地位,所以总体来说,我们会对包括卫生与健康在内的社会公益事业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

【宋树立】卫生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代涛同志也参与了政策研究和文件起草工作,请代主任对这个问题进一步补充。

【卫生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 代涛两位领导解释得非常系统、全面、深入。我原来主要从事医改研究,今年在秦司长的领导,我参与了这两个文件的起草工作,特别是《关于全面推进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文件出台后,我感觉到特别受鼓舞。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对全国的科技人员和我们卫生健康领域的人员,都是极大的鼓舞。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科技部都非常支持。我觉得激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首先要形成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文化氛围。可能这方面大家觉得最软,我们今天出台的文件和新闻发布会,其实就是最重要的形式。科技工作原来是支撑,都是在医改的后边。这一次定位科技创新是在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当中的核心和优先地位,认识到科技创新对推动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保障健康中国的重大作用,这是个很大的激励,让政府、社会各界、广大卫生与健康领域人员都受到鼓舞。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健康大会上强调,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关键是要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薪酬待遇的改革、体现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都正在推进,但是科技创新要让我们真正实施科技创新的人得到激励,这方面在文件当中有很多的部署。我觉得,有关键的两点,第一点是把国家对科技人员激励的所有政策在医疗卫生行业当中全面应用,国家的文件规范的是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疗卫生机构是不是适用,在文件当中特别明确这一点。第二,对创新的定位,特别强调了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刚才宣传片上,我们国家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都是临床医生,临床医生对科研的重视,医院对科研的支持,包括现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等等,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临床医生是问题的提出者、科研的实施者、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者,构成了完整的链条。

我们还提出了“医研企”的结合,过去医院和企业脱节。刚才看到的手术机器人和一系列创新的成果,如果离开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也是很难的。

最后一点,很重要的一个激励,其实就是加快成果的转化应用。卫生与健康领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跟其他一般的科技成果产品直接到市场去检验不同,必须有严格准入,刚才有一位记者提了,创新药品怎样优先进入医保目录,怎样采购、怎样应用,这样一些政策,也还需要我们下一步继续再完善。

实际上,整个的《指导意见》就是个激励,所有的内容都是一个激励,我们可以从更高的层面去体会这个。当然一些具体的政策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这是我的学习体会,谢谢。

【宋树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