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用生命火花点燃“生命禁区”烈焰——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卫国戍边记事

2016-09-29 20:02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9日电(张宝印、王忠辉、徐博荣)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边防某团,举行“十佳胡杨哨兵”颁奖时,正是胡杨林闪烁金黄的季节。当人们穿越戈壁沙岭,在边防线上见到第一抹绿色时,那便是哨所官兵的列队。走进这个英雄团队,就如走上忠诚使命的“精神高地”,他们坚定地选择了固防强边的崇高追求,无悔地用生命火花点燃“生命禁区”烈焰。

血性铸忠魂

清河口,这个团最西端连队驻地,内蒙古八千里边防线西部第一哨。

“当年,老兵打下了一口井,井水苦涩却用甜水取名……”这传唱多年的清河口连歌道出了边防官兵的乐观与辛酸。

大漠苍凉,秋风烈烈,诉说着张良让水牺牲的故事。

2002年5月14日,入伍仅150多天的列兵张良同哨长张富和战友马啸、周英一行出发巡逻。中午过后,太阳像一个巨大的火球炙烤大地。跋涉8个多小时后,马啸第一个中暑晕倒了。张富当机立断,留下周英陪护,自己带张良赶回哨所向连队求救。片刻后,张良又急切地返回,将自己省下来的半壶水塞进马啸怀里:“你一定要坚持住,我们很快就来接你!”

当走出3公里后,张良也支撑不住了,焦急地对张富说:“不要管我,快回哨所报告吧!我慢慢往回走。”

这一别,竟成永诀。直到第二天下午,大家才在距哨所西北7公里的戈壁滩处找到张良:19岁的年轻战士把宝贵的生命留在了祖国的边防线上。

2010年4月,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即将毕业的女学员余梦涵得知张良让水牺牲的故事,在赴边申请书上坚定地按上红手印,来到了大漠戈壁。当排长第一年,她在上级组织的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而今,她站在“胡杨礼赞”的领奖台上,被评为“十大胡杨哨兵”。

胡杨哨兵的追求

“胡杨是我们的精神象征,更是我们的榜样!”团政委郭卫城说。

扎根荒漠戈壁,不畏干旱狂沙,经受严寒酷暑傲然屹立、顽强生存,胡杨身上的宝贵精神早已融入他们的血脉!

团副政委陈宝任清河口连指导员时,一个地方老板找到他,提出要到边境非法采矿,并答应给连队10万元“好处费”。他不为金钱所动,当时就下了“逐客令”。连队不仅坚决予以回绝,还派出3个执勤组日夜潜伏观察,对边境严防死守,使其不法企图最终未能得逞。

由于长年喝苦水、风吹日晒,官兵的指甲陷了、头发脱了、皮肤裂了、骨节粗了,但他们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扎根边疆、无私奉献之歌。

“白发军医”赵俊飞拒绝了一次次调往大城市的机会,在清河口送走了9任连队主官,一干就是十几年,依然无怨无悔地扎根在清河口。

“谁说大漠没有春天绿色,我的军装就是春天的风光。谁说大漠没有鲜花装点,我的笑容就是鲜花的绽放。”这是清河口戍边官兵最爱唱的《大漠胡杨》。他们苦中不言苦、苦中有作为,在“生命禁区”深深扎下根来,为履行强边固防使命贡献力量。

沙海驼铃

沙漠浩瀚,驼铃悠悠。多年来,骆驼始终与戍边官兵为伴,执勤巡逻,穿越沙海。官兵们在戍边实践中总结出的骆驼精神,成为这个团队赓续传承的精神内核。

1997年春,副团长纳尔图病故。

“我是牧民的儿子,能在团里当干部作贡献,这是一种至高荣誉。”无论是抓设施建设,还是边界涉外工作,纳尔图都像大漠中的骆驼一样,即使身染沉疴住进医院,依然惦记着工作。

整修巡逻路,改造潜伏点,建设会谈会晤站……病榻上的纳尔图牵肠挂肚,常常不顾医生的劝阻,病情稍有好转便悄悄离开医院,走上哨所、走上界碑、走上国门……

吴胜静来自江南。刚刚到阿拉善时,他积极向班长骨干请教训驼、乘驼的方法和技巧,不断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强迫自己与骆驼为伴,和骆驼建立感情。经过多年努力,他成了团队出名的训驼能手。

岁月如歌。在改革强军征途中,这个团官兵像胡杨一样矢志戍边,像骆驼一样不断前行。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杜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