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浙江:“活态”古村落留住乡愁记忆

2016-09-29 10:28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杭州9月29日电(记者朱涵、韩传号)“秋天是斯宅村的旅游旺季,民宿都订满了,农产品销量也好。”浙江省诸暨市东湖镇斯宅村一处有着200年历史的古民居中,61岁的毛伟烂正忙着处理自家出产的香榧和毛栗子。

斯宅村现存清代斯姓居民建筑群14处,毛伟烂老人居住的这处古民居“千柱屋”是规模最大最为精美的一处,占地近700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有74户居民近200人居住其中,耕读传家。

“博物馆里的文物是静态的,但这里的历史和风景是活的,找得到记忆中的乡村生活。”来自上海的游客陈伊说。

从2012年开始,诸暨按照“完整保护、适度改造、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要求,对列入保护名录的20余个村庄投入数十万至数千万元的资金,对古民居进行修缮保护,挽救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和记忆符号。

近年来,不少村庄的老祠堂修缮一新,挂上“文化礼堂”的牌匾,每到夜幕就传出咿咿呀呀的唱腔和乐曲声,这是村民们在排练当地的特色剧种“西路乱弹”。“西路乱弹”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400年历史,过去农民们忙时种地,闲时到各地唱戏谋生,随着经济发展,剧种却逐渐没落,如今却又在文化礼堂中重获新生。

从文化教育、技术培训、曲艺书法展演到器乐戏曲辅导,30支演出团队正在成为丰富诸暨村民精神文化的生力军,近百座老祠堂又成为村子里的精神文化地标。

“要让修缮过后的老祠堂用起来、活起来,它不仅是村民们对宗祠、乡愁的寄托,也凝聚了当下村民们建设家乡的精神。”诸暨市璜山镇文化站站长赵烨说。

“活色生香”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近年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不仅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还吸引了一批年轻人重新返乡就业。在斯宅村,“千柱屋”等古民居每年吸引游客达50万人次,在东湖镇打造青年创业联盟中,已经有了七八十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

“老家有城里人最稀罕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也带动土特产销售,我们进行线上销售,可以做得更好。”28岁的创业者斯燕飞说。

“要让有能力、有知识的年轻人愿意并能够回到乡村,安居乐业。有了人,乡村生活才充满活力。”诸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黄贤定说,保护古村落,最根本的是要保护“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生活,将村庄真正建成乡愁记忆的百科全书。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安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