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立法打击“电信诈骗”呼声日高

2016-09-26 08:08 来源: 科技日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尽管工信部、运营商、银行、公安部门总是拿出数据和案例表示“我们在尽力打击”,但通信及网络诈骗案仍然频发,公众意识到,每个人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尽快在法律层面弥补不足的呼声日高。

电信及网络诈骗案发生后,往往首先被“问责”的电信运营商之所以一肚子委屈,是因为这类诈骗虽然起于电话及短信,但早已泛滥至全网多行业而现有的防治和打击手段效果有限。

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在2016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透露,电信网络诈骗案去年已接近60万起,在涉案金额上更是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元,受害人单日被骗金额最高达1.17亿元。

在打击电信网络欺诈上,我国的电信运营商一直不遗余力。但是,正如中国移动集团宁宇所说:“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目前主要采取的提醒和封堵防范手段也只是亡羊补牢,在未经用户和司法部门授权的情况下,运营商拦截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底气不足。此外,运营商跨网(其他运营商)的封堵难度大,三家运营商尽管有联手打击的意愿,但在技术和运营流程方面还存在许多可改进的空间。”

与此同时,虽然银行、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推行实名制,但宁宇认为,实名制的作用只是增加骗子的犯罪成本,以及降低案件侦破的成本,为追根溯源提供便利,但不能直接解决问题。

宁宇说:“在骗子全程全网端到端的进攻中,运营商和互联网公司、金融企业和部门、公检法机构要开展跨领域、跨专业的协同,利用高科技手段打击高科技新型犯罪行为。”

如果说以前的电信诈骗像大海捞针,现在至少一半以上的电信网络诈骗是犯罪分子依据精准的信息进行定向诈骗。电信专家项立刚说:“个人信息泄露是网络诈骗的罪魁祸首,我国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目前仍是空白。”

数据显示,仅2015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导致的总体损失约805亿元,约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

事实上,相关网站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难辞其咎。

“不少企事业单位的网站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信息一旦被非法获取,就是精准诈骗的隐患。”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说,“360的补天平台一年能发现几十万的网站有漏洞,稍微打个补丁就能解决,但当我们把这些信息通知网站时,很多网站根本不重视。各互联网公司、各相关政府网站,有责任对用户数据进行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如果泄露了要承担责任。”

中国通信网总编辑刘启诚表示,导致电信网络诈骗高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成本低、获益快、取证难、量刑轻,相关立法不能再继续缺失。

陈士渠透露,下一步,公安部将和最高检、最高法一起出台司法解释,针对犯罪分子作案手法完全不同于以前的诈骗犯罪的问题,在证明标准、取证要求上做出一些调整,并会加大惩治力度。(记者 刘艳)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韩昊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