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记者观察:通过医保“杠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2016-07-25 16:16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长春7月25日电(记者 姚友明、薛钦峰)随着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和交通状况日趋便利,如今经常有患者但凡有点头疼脑热,就直接越过社区和乡镇卫生院,直奔县医院或更高层医院。

相对完善的医保体系在为人们带来实惠,让人们告别“小病忍、大病扛”困难局面的同时,新的问题出现了:此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改善的基层医疗资源被闲置,而地方医保资金、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药品零差率补助等配套开销却在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普通患者占据高水平的医疗资源,也就意味着急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的概率降低。如何高效利用上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成为摆在政策研究者面前的难题。

《吉林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近日下发。其中规定,对能在基层医疗机构诊疗的病种,患者自行前往上级医院诊疗的,医保报销比例由此前的30%降至20%。吉林省希望通过医保“杠杆”,引导患者理性就医。

据了解,从2012年试点到2015年底前实现全面覆盖,吉林省在推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完善分级诊疗机制。吉林省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时就施行差异性补偿办法,让在规定医疗机构进行首诊的患者享受最大报销比例。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患者为例,其在乡镇住院报销比例最高达85%,在县级医院因普通疾病住院的报销比例也最高可以达到75%;中医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报销比例在原有比例上再提高5个百分点,新农合每人每年的最高报销额度达15万元。

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此前通过改革,已让部分县市的域外转诊率大幅降低,如农安县的域外转诊率已经从2011年的20%以上下降到去年年底的10%以下,今年2月农安县的域外转诊率甚至下降到4%以下。在这一轮深化改革中,吉林省将自行转诊的报销比例再度调低,有利于确保医保资金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倾斜,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缓解上级医院的就诊压力,减少患者就诊的医疗负担。

其实,首诊在基层并不单单意味着报销标准的提高。在大城市三甲医院看病,一个外地患者动辄要带去两三个家属陪同,不仅要忍受长途旅行的煎熬,而且还要为家属花费食宿等一系列费用。像挂号、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这样的煎熬,让普通疾病患者回到基层医院诊疗就完全可以避免。

业内专家也表示,调低盲目越级就诊的医保报销比例并不妨碍基层群众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权益。未来随着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等机制逐渐成形,取消人为审批转诊“门槛”、完全运用价格杠杆引导市场求医走向是大势所趋。运用医保“杠杆”进一步助推医改,这项改革的步伐完全可以迈得更坚定一些。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林巧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