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世界第一”立身“真的好难”——一家民企科技“小巨人”的成长烦恼

2016-06-06 19:33 来源: 新华社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记者 于佳欣)曾经,世界最大的潮流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是1.2兆瓦。如今,我国的LHD林东模块化大型海洋潮流能发电机组却打破了这一纪录。这台装机容量达3.4兆瓦的发电机组,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生产,并创造了一项“世界之最”。

近日,记者在随江南平台入口 督查组进行的民间投资专项督查中发现,这个科技“小巨人”的成长路上遭遇不少坎坷,甚至险些无法落地。它的“遭遇”或许能引起我们对行走在科技创新之路上的民企更多的思考。

轻资产融资难险死“襁褓”

这台机组的研发团队成员之一叫林东,是杭州绿盛集团的董事长,因在牛肉干行业做得“响当当”,被誉为“中国牛肉干大王”。然而,“牛肉干大王”却从小怀揣着一个“科技梦”,总希望能在科技行业搞出点什么名堂来。

2009年,他联合两位海归学者研发出创“世界之最”的潮流能发电机组。2012年,创办浙江舟山联合动能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始了融资之路,没想到却频频遭到银行拒绝,理由是:这家公司没有销售收入和盈利记录,不予贷款。

“公司还在搞研发,哪来的营业收入?”林东回忆起当时的经历,一脸无奈地说,银行偏好有资产抵押担保,轻资产公司根本没有抵押物,怎么贷到款?

林东说,现在看,重资产行业很多是产能过剩行业,如果还是沿用传统的融资模式,不利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创新。

不仅贷款难,贷到款也因“流动性太强”让林东压力山大。银行给的贷款期限只有两年,两年后要还清。“这意味着这个高科技我们只能玩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还要立马见到真金白银。”林东叹了口气。

“我很幸运,已经过了这个融资阶段,但是还有无数个像我们一样的民营企业正在因此挣扎。”林东说,如果国家能够设立专门机构,对在高科技领域投入的企业进行低息和长期贷款,就能大大减少科技型企业的融资负担。

科研项目申请频遇“歧视”

除了融资难,创新项目的评审和资金申请也让林东十分头疼。“这是中国创新路上最大的拦路虎。”林东这样形容科技创新的阻力。

据林东回忆,当时海洋局批了一个国家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项目,共2亿元,申请资金的企业很多。一位海洋局的工作人员推荐林东去参评。专家们看到林东后,第一反应就是:“一个做牛肉干的来搞潮流能发电,太离谱了。”

“当时无人告知被拒原因,恐怕都没看具体参数,就把项目毙掉了。”林东说,“民营科技企业处于被歧视地位,我们很难挤进科研评价的圈子。

受到打击的林东在那位工作人员的鼓励下,进行第二次申报,然而结果依然让他失望。专家们听完汇报后,用质疑的态度看着他,说“精神可嘉,但你的项目能创世界纪录,这是不可能的!”

林东说,评审组几乎清一色来自政府机构、高校、国有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民间评审组织评委很少。

第三次,可能是因为换了一波专家评审,也可能是因为幸运,林东项目终于通过了。

“最怕评审的圈子形成一种固有的‘默契’。”在林东看来,一旦如此,外来的民营企业就很难入门。

他希望,今后可以建立一个大数据库,对申办成功的项目实施过程、验收情况和验收后的进展成效、影响等接受包括竞争对手在内的社会监督,如果这样做,有助于解决大量科研经费资金“躺在”账上没有用的问题。

民企招人“进不来”“留不住”

“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民营企业技术创新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缺人才是一大瓶颈。”林东说,他的新能源公司下面创办了自己的研究院,有30多个人,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和社会招聘人员,然而对于潮流能发电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

这几年,一些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到林东公司考察,相互都有合作意向,但真正来的人寥寥无几。林东说:“不少高校科研人员怕丢了身份、丢了职称,就不愿干了。”

“根本是没有打通高层次人才体制机制障碍,科研院所与企业,国企与民企人才相互流动还没有形成制度。”他说,应该尽快出台政策,鼓励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在企业从事技术研发工作,比如允许其在项目转化周期内,个人身份和职称保持不变等。

督查中,不少民营企业家向记者反映,民企尤其是高科技民企在人才培养上由于企业资金实力、待遇竞争力等问题,导致招人“魅力”不足。“不少毕业生来了没干两年就走了,我们白白做了培训。”

林东认为,经济下行压力下,民企对转型升级有主观愿望,对创新创业也热情十足,但亟需政府帮助改变民企创新有心无力的状况。除了资金扶持,更重要的是帮企业搭建好集聚人才的政策平台。

“希望政府在民企人才引进的制度建设上大胆‘出手’,让越来越多引领科技创新的人才进入民企。”林东说,只有这样,中国才能有更多的“小巨人”茁壮成长。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张兴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