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ww.iruorou.com/

创新驱动 民企要学会“借力发展”

2016-05-30 19:58 来源: 中国经济时报
字号:默认 超大 | 打印 |

解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访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杨英杰

创新驱动必须是全方位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宏观调控创新等,集体发力、协调发力,才能真正发挥好创新驱动的作用。民企要学会“借力发展”,做好与政策、军品、风投、国有企业改革的对接,发挥自身机制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来。

近日,中共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目标。

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在我国的创新领域,不少民营企业家反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创新科技人才匮乏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尤其是创新的体制机制亟须完善。而此次《纲要》的出台,让创新驱动有了系统的路线图,有利于创新驱动再提速。

本期,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邀请了中央党校报刊社副总编、经济学博士杨英杰解读《纲要》出台的意义和亮点,并就民营企业家应如何抓住机遇,走好创新驱动这步棋给出建议。

平稳跨越“节点期”要靠全方位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从“三期叠加”到“三节点”,表明中国经济已经从关键阶段到了关键点,在“三节点”时期,您如何看待创新驱动的重要性?

杨英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不比人的意志为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平稳跨越这一 “节点期”,必须依靠创新驱动。

关于创新发展,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创新发展的制度前提——体制机制创新,创新发展的动力引擎——科技引领创新,创新发展的社会机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发展的主要抓手——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换句话说,创新驱动必须是全方位的创新,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宏观调控创新等,集体发力、协调发力,才能真正发挥好创新驱动的作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一个体系六大转变”实现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时报:您认为此次《纲要》出台的重要意义和亮点有哪些?

杨英杰:此次《纲要》的出台,正是在我国处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中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的发展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转折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尺度上,都在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将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

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既定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国家发展主动权,《纲要》为此指明了方向。

《纲要》认为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提出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这是《纲要》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强调实施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的双轮驱动举措,更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发展规律出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一切不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生产关系,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

另外,《纲要》中提出“坚持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同步发力”也是一大亮点。过去,我们主要是仅仅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考虑进行科技体制改革,而往往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这一最终目的。此次《纲要》强调,要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规律,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构建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环境。

此外,《纲要》在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方面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我国科技发展之所以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在基础研究方面滞后。就如同没有打好地基,是无法盖起高楼一样,基础研究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尤其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大力支持那些看似无用的、以自由探索为动力的基础研究,努力在新思想、新发现、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上有所成就。

创新驱动“三步走”战略应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您如何看待此次《纲要》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根据目标,做好创新驱动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杨英杰:《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与“两个一百年”目标同步共振的。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年,进入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支撑。 2050年是建国一百周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元年,这也必然要求我们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纲要》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也为我们全面实施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发展的蓝图。在实施“三步走”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样,我认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是实现“三步走”战略的基本前提,而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中,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既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又要注重家宏发挥市场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在科技资源的分配上,主要依靠市场进行分配。

二是注重采取差异化策略和非对称路径,实现“弯道超车”。 《纲要》提出要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创造新就业。高度关注可能引起现有投资、人才、技术、产业、规则“归零”的颠覆性技术,前瞻布局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三是要注重发挥国防科技创新重要作用,加快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特别是要开展军民协同创新,建立军民融合重大科研任务形成机制,从基础研究到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应用等创新链一体化设计,构建军民共用技术项目联合论证和实施模式,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军民科技创新体系。

注重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基础前沿和高技术研究,军民协同作战,围绕涉及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 “卡脖子”问题,加强基础研究前瞻布局,加大对空间、海洋、网络、核、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等领域重大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攻关力度,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安全、自主、可控。

民企要学会“借力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创造发展新优势,民营企业应该如何把握机遇?

杨英杰:《纲要》的发布,对民营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一是要做好与政策的对接。对于国家大力扶持的产业和项目,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和技术比较优势,有选择地进入,而不是盲目地一哄而上,甚至出现为支持资金而拿项目的现象。

二是要做好与军品的对接。一些民营企业其实已经在一些关乎国民经济安全的领域和行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在面临资金瓶颈。如果能与军工类项目做好衔接,将自己的产品纳入军品领域,同时做好军品、民品转化的工作,亦是极为有利的机遇。

三是做好与风投的对接。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企业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前提下,做好与民间风投的对接,通过吸纳民间资金的进入,提升企业发展后劲。

四是做好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对接。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大方向,相关政策已经出台,民营企业除了抓住时机进入电力、电信、交通、油气、市政公用、养老、教育等领域,还要做好自身的科技创新,决不能将自身发展全部依托于固有产业和行业,要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特别是要利用国有企业已有的创新平台,发挥自身机制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闯出一条新路来。(王晶晶)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陆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