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记者 施雨岑、吴晶)6月22日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昭示着职业教育近年来的加速发展。教育部30日公布的一项初步统计显示,2005年至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强力投入主要用在哪些方面,取得什么成效?未来职业教育的投入又会有什么变化?教育部财务司有关负责人就此回答了记者提问。 职业教育经费总量年均增长18% 问: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投入的总体情况如何? 答:自2005年《江南平台入口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布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据初步统计,2013年,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约为3450亿元,比2005年的939亿元增长了近3倍,年均增长率达18%;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职业教育所占份额逐步提高。2013年为10.36%,比2005年提高2.11个百分点,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态势。此外,职业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大幅度增长,中部和西部地区均增长了3倍以上。 1113亿元补短板 问:采取哪些措施改善职业教育的薄弱环节? 答:2004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共投入各类专项资金1113亿元,支持基础能力建设、示范引领、学生资助、综合奖补四大类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建设。在学生资助上,2006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职国家助学金472亿元;2009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安排中职免学费补助资金289亿元。目前,中职学校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了学费,享受免学费学生人数约占中职在校生数的91.5%;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享受免学费政策的基础上还能享受国家助学金。同时,高等职业学校纳入了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每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职教经费投入仍待制度保障 问: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 答:从投入总量上看,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同阶段普通教育相比仍明显偏低。生均总经费和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中,中职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职仅为普通本科的一半;从来源结构上看,职业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仍较单一,主要呈现财政投入和学费收入的“两元”主体结构,财政性经费所占比例达到74%,多渠道筹资能力不强;从地区分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间经费投入差异大,中西部地区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偏低,生均校舍面积等指标大部分未达标,甚至呈现出了严重的“中部塌陷”现象;从拨款方式来看,截至2014年5月,全国有15个省份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20个省份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标准,部分地区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还未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探索和建立职业学校信用记录制度 问:近年来出现个别职业院校通过虚报学生数套取补助资金的现象,如何杜绝? 答:对职业教育经费的监管,将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和事后监管,确保职业教育经费使用安全、规范、有效。一是推进信息公开:经费分配、使用和管理要接受社会监督;各类职业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重大支出项目都要放在阳光下“晒一晒”。其次开展绩效评价:将筹钱、花钱、管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坚持“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最后,探索和建立信用记录制度:对异常现象列入“异常名录”,将严重不良信用记录者列入“黑名单”,阶段或永久取消其申请中央财政支持或参与项目管理的资格。 国家要逐步建立职业院校助学金覆盖面和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对“农林水地矿油核”等专业学生的助学力度。完善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资助补贴政策,积极推行以直补个人为主的支付办法。2015年底前,各地要依法出台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 |
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