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 星期六
 
高层频释“定向”改革、增长信号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4-06-09 10:44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经济下行风险仍存,高层连续打出“微刺激”组合拳,这让市场对政策是否转向有了猜测。

    上周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同一天,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在中南海举行。“改革”与“增长”,同时成为关键词。只是改革和增长,都将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未来“微刺激”是否会升级成为“强刺激”?“微刺激”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改革步伐将放缓?

    “改革要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着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举措往前排。”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6月6日上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时如此强调。

    同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江南平台入口 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时称,要在深化改革优化发展环境上狠下功夫。越是挑战多、困难大的时候,越是要下好改革先手棋。

    新华社近日也连发三篇题为《刺激与改革之辩》系列评论,称“微刺激”不等于“缓改革”,因为刺激和改革并不对立。

    深改组第三次会议,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具有实质突破性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提出审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讨论情况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报批实施。

    习近平指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部署,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工作抓得比较紧。总的看,改革势头较好。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推进改革既要管宏观,也要统筹好中观、微观。

    习近平表示,中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地方改革的具体指导,明确改革政策各个环节的衔接配合关系。各牵头单位要加大年度工作要点的推进落实力度,到人到事,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干。要抓紧对领导小组工作要点落实情况督促检查和对账盘点,成熟一个,审议一个,出台一个。

    同日,李克强在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无论是克服当前困难,还是谋求长远发展,关键是在调结构、促升级上要有新进展、新成效。

    一名长期关注宏观经济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称,在内外形势复杂的新背景下,促改革和稳增长两手都不可能偏废。“李克强总理经济增速‘上下限’理论的提出,有着极深刻的内涵。”

    重磅政策从4月开始持续公布。

    例如,加快长江经济带的交通体系建设;三次调高速铁路投资;向民间资本开放80个重大领域;扩大服务行业的增值税转型改革;下调县域商业银行和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启动地方政府发债试点等。而且,这些政策对经济拉动已初见成效。

    上述研究人士表示,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今年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保下限”。“随着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我们并非不能接受经济增速跌破下限数值。但如期完成预定目标,对巩固和激发社会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

    此前,李克强曾提出“上下限”理论。通俗来讲,中国经济的上限是防通胀,下限是稳增长、保就业。

    按照就业率容积计算,市场普遍认为,中国经济的下限是7%。前述研究人士对本报称:“中国的经济增速真的不能低于7%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认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服务业能吸纳越来越多的就业,因此即使增速低于7%,我们也能保证就业稳定。

    瑞银证券近日最新报告称,“强势刺激”非强刺激。具体措施看,近期的支持经济政策延续4月以来的“刺激”思路,以“定向”及“微调”为主。瑞银认为,这些不是政策转向,而是决策层在进行预期管理。“微刺激”方向明确,但局部微调。

    新华社文章称,海内外舆论习惯性地将刺激和改革对立。例如2013年6月英国巴克莱集团所创造的“李克强经济学”概念。这一概念将新一届政府的经济治理思路总结为三点:不刺激、去杠杆化和结构性改革。

    “这一传播力极强的概念兼具优劣势。从好处来说,这一概念将新一届政府不走靠刺激促发展老路的决心迅速传播开去,为中国启动‘全面深化改革’作了充分的舆论热身。但其弊端在于,概念化的表述以偏概全,造成了刺激和改革对立的舆论假象。”文章如是说。(王子约)

责任编辑: 郭晓婷
 
版权所有: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5070218号 中文域名: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政务

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微博、微信

Baidu
map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