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解读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意见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记者 刘羊旸)中国气象局日前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28日对意见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到2020年构建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 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气象服务体制、气象业务科技体制和气象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和决定性成果,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世界先进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适应气象现代化的气象管理体系,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体制机制,为实现气象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 “实现上述目标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于新文指出,当前全面深化气象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意识不强、改革勇气不够。 面对压力与挑战,如何应对?于新文认为,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有战略眼光和全局意识,坚定信心,增强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紧迫感,既要注重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又要注重从实际出发、摸着石头过河,大胆尝试、大胆创新、真抓实干。 在于新文看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和自我完善。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气象改革的责任机制;抓好试点稳步推进,重视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改革的良好环境,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地生根、见成效。 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点 意见提出,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多元有序的新型气象服务体系。积极培育气象服务市场。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活力。 于新文强调,气象服务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重点,对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和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具有牵引和传导作用。 “力求通过深化气象服务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资源调节、社会力量参与的气象服务新格局,发挥多方积极性,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资源和力量参与气象服务,扩大气象服务的覆盖面,实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满足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于新文说。 改革的目的是解决制约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 于新文指出,当前,气象发展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气象科技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日益加大。气象服务能力与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气象科技水平和业务能力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气象管理能力与全面履行气象行政管理职能不相适应的矛盾、人才队伍素质与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 “面对这些矛盾,就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加以解决。改革不是目的,是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手段和途径,它是要服务服从于气象现代化工作的。”于新文说。 于新文强调,全面深化气象改革的目的是要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气象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我国气象综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