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16日电(记者 桂娟)16日12时许,长长的汽笛声中,一列货车从刚刚成功拨接的郑焦城际铁路黄河大桥(四线)上呼啸而过,标志黄河上第一座四线铁路桥正式启用,中国铁路南北大动脉京广铁路与郑焦城际铁路实现“联姻”。 4个多小时前,两列客车最后一次驶过京广铁路郑州黄河大桥(双线),这座中国在黄河上自主建造的第一座双线铁路桥,在服役了54年后“功成身退”。随后,京广线中断了270分钟拨接施工。 京广线是中国最繁忙的铁路线,即便是选择了通过列车趟数最少的时间段里施工,也有25趟旅客列车停运或晚点,20趟货物列车受到影响。 3000余名铁路职工争分夺秒,小心翼翼地进行着这一中国铁路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双线平移拨接工程。大桥两端,3000余人平移轨道,场面浩大;接着,空中电缆横移,上百“蜘蛛侠”高空作业,电务、供电系统等一一成功拨接。 “新启用的黄河大桥,是黄河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四线铁路特大型桥梁。”郑州桥工段副段长程相恩说,它全长2200米,大桥桥体设计可抵抗8度地震和300年一遇的洪水频率,使用寿命为100年。 新大桥与刚退役的大桥相距100多米,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是郑焦城际铁路和改建京广铁路跨越黄河的共用四线铁路特大桥。 “老桥退役是铁路高速发展的必然。”郑州桥工段副段长程相恩说,“经历6次铁路大提速和重载、大密度列车运行,桥体早已负荷过重。为防止河水对桥基的冲刷,铁路部门已连续23年在汛期进行抛石护桥。” “黄河桥一直是京广线的瓶颈,飞奔的列车在这里卡住了脖子。”郑州铁路局副总工程师李万臣说,“新大桥开通后,不仅全面提高了铁路应对汛期的能力,还将客运时速由老桥限速时速110公里提升为160公里,使铁路通过能力和运行速度大大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