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3日电(新华社记者任峰)用激素催熟的西瓜长得快、个大,但是未必甜,遵循生长规律结出的果实才更健康。种庄稼如此,经济发展也是如此。2014年一季度,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1%,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6个百分点。虽然速度下来了,但是政府通过“有形之手”的“修枝剪叶、松土施肥”,市场作用更加凸显,民间投资日趋活跃,经济结构更趋合理。 “修枝剪叶”:产业主动调整转移 从已公布的数据看,楼市降温是一季度北京经济的一大特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大幅下降43.2%,“倒春寒”迹象明显。 曾几何时,发展房地产是刺激经济快速“增产增收”的有效法门,但楼市过热于国于民都不是好事。为了控制投机性需求,满足更多人的住房需要,北京市明确提出要开发“价格低于周边市场30%、面积以90平方米以下为主”的自住型商品住房。 自住型商品住房的大量推出让供需双方的市场预判出现转向,购房者观望情绪增多,市场日趋理性。这成为北京楼市降温的重要原因。而楼市“渐冷”直接“拖累”了经济增长。北京市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夏沁芳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房地产市场降温是一季度北京经济增速回落的原因之一。 经济增速下来了,但房价涨幅也得到了控制,后者恰是民众所期待的。“自去年10月以来,北京房价涨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回落。”夏沁芳说。 房地产市场只是北京“有形之手”调控的一个缩影。随着一些不适合北京发展定位产业的陆续转移,北京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整体下滑,一季度仅为5.5%,比去年低了3.3个百分点。“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北京产业转移和疏解还会推进,工业投资将不会像以往那样保持较快的增速。”夏沁芳说。 不过,这种主动的“修枝剪叶”并没有让北京经济伤筋动骨。一个佐证是,一季度城镇登记失业率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而调查失业率下降的幅度更大。 “松土施肥”:部分领域民资投入倍增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坚持楼市调控、高耗能等产业转移的同时,民间投资快速增长,信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去年7月,北京市公布“关于引进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拟引进1300亿元的社会投资。该方案明确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路径,是北京市相关领域历次改革中力度最大的一次。此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提供了肥沃的政策土壤。悄然之间,北京经济的动力正在接棒。 夏沁芳表示,不同于以往民间投资过于集中于房地产业的状况,当前北京民间投资开始向第三产业的高端服务业领域转移。一季度民间投资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2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1倍;全市完成民间投资386.4亿元,增长35.5%,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个百分点;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提高至约三分之一。 简政放权、鼓励创新,不断释放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对未来充满信心。北京市统计局3月份服务业调查问卷显示,在对“本企业未来3个月内业务活动整体水平预计”时,九成以上企业选择“上升”和“变化不大”,环比提高4个百分点。 “开花结果”:企业利润较快增长 清晨起床,你可以对着“智能镜子”梳洗打扮,点击浏览天气和新闻,甚至获取血压、心率等健康指数;休闲时刻,可以通过“眼控显示”掌控游戏;午后逛街,多屏拼接的透明显示大屏可以让我们近距离观赏商品的同时,查看商品最新资讯。 这一系列“智慧显示”产品来自于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传统显示屏相比,“智慧显示”产品科技含量更高,应用范围更广泛。像京东方这样的高端制造企业,正在改变北京工业格局,成为经济重要增长点。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1月至2月,北京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8.3%,远远高于产值增速。 宏观层面的数据变化总能在微观层面找到印证。一季度原来是显示器行业传统淡季,但在行业弱势之下,京东方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公司抵御市场波动能力显著加强。该公司4月14日发布业绩预告:一季度预计盈利5.6亿至6亿元,同比有望增长约1倍。 企业的效益好了,政府的“钱袋子”也鼓了。1至2月份,北京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稳增长,累计完成857.6亿元,同比增长14.6%。这让政府在保民生方面有了更大的腾挪空间。同期,北京教育累计支出同比增长11.4%;社会保障和就业累计支出同比增长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