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热议,传递出激昂的正能量,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积蓄不竭的精神动力,构建中国的文化自信。全国政协委员汤维建指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观念随之多元化,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统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平等、公正,这不能缺少制度的支撑。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风向标,公权力的诚信至关重要,政府要诚信先行,树立道德风范,恪守自己的诺言。同时将诚信的底线纳入法制轨道,严格依法办事,使得人人讲诚信。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全国政协委员张华荣发言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尤其要重视对产业工人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新华社记者 丁林 摄 全国人大代表郑强说,教育体制改革中,要特别注意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教育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才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现代化要求的合格人才。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全国政协委员周文彰发言说,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共同任务,就是要把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国家治理中,渗透到生产生活各领域,转化为社会核心价值文明风尚。其中,最重要的是各级政府要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全国政协委员郑福田说,应在广大干部、公务员中培育“忠于职守”“恪尽职守”的现代行政文化。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说,各学校都有法治教育,但泛泛地讲和不讲没有区别。应将法治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让孩子从小懂法、守法。新华社记者 杨青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