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直播>> 新闻办1>> 重要内容提示
 
万钢: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实现科研经费更合理分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1年04月02日   来源: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公室定于2011年4月2日(星期六)下午3时在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解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新京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万部长:一是我们这几年比较频繁听到的一个词就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我也听业内人士讲,这种说法里面有一些水份,您如何看待业内人士这样的评价?从科技主管部门来讲,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办法能够挤掉这样的一些水份?二是去年中国两位学者施一公和饶毅发表了一篇文章,是针对我们中国目前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方面的问题,认为一些像靠拉关系这样一些现象影响了科研工作者积极性和科研的水平。我知道科技部很重视这个事情,正在研究如何改进科研经费的获取、分配以及对项目的评估,您能否说明下一步的具体改革措施?谢谢。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去年饶毅和施一公发表文章,对科技界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批评,我们对此十分重视。重视的并不是在哪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而是他们提出的在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在参与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中的一些问题。 一是国家科研经费的分配。改革开放前,我国科研经费主要是按照机构所属部门进行分配的。80年代,参照科技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设立科技计划。比如,国家863计划,聚焦于关键技术和未来技术的前沿;国家973计划,着眼于重点基础研究领域;自然科学基金,主要对自然科学领域的面上项目给予支持。这个改革实际上把过去的拨款制改成了竞争分配机制,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科技投入的增加,特别是在两位科学家所在的基础领域当中,从加强科学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新的需求。主要是对一些长期研究的项目,应加大稳定支持的力度;对于科学家的自由探索,给予自主选题的可能性。对这样的需求,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从2008年开始,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了稳定支持,每个重点实验室每年有一定的经费用于开放研究和自选课题研究,973计划等一些重大计划项目的实施周期也由三年调整为五年。面对未来的发展,我们在竞争和稳定支持之间,要探索一个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科研经费更加科学合理的分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