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2日10时,江南平台入口
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民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新华网、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现场直播。
[香港文汇报记者]因藏区天气寒冷,帐篷成了急需物资,有报道称灾区发生过哄抢物资的现象,请问这个事情是否属实?另外,民政部是否采取了有效措施保证物资供应?
[庞陈敏]你刚才问的第一个问题,我没有听到和看到过相关媒体的报道,我个人确实也没看到这种现象。应该说,玉树地震发生以后,刚开始在物资供应、接收、分发等环节,秩序有点乱,这是肯定的。我记得国际在线采访青海省民政厅负责人的时候讲到了一句话,他说“由于受灾面积大、人口多,在第一时间确实难以避免物资分配不公等问题。但是随着各地救援物资的大量到来,进一步到位和管理进一步细化,这种情况得到了极大的缓解”,我记得他当时是这么说的。对这一点,我理解的非常深刻,我是14日地震当天抵达灾区现场,对这番话的感受可能比没有去过灾区的同志更深一些。
这里边有四个因素,对地震发生的初期确实影响很大。第一,事发突然,因为所有的救灾工作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第二,玉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物资比较紧缺。第三,由于交通等各面的制约,我们在第一时间难以投入大量的救援力量到灾区来开展救灾工作。第四,当时在结古镇这么一个狭小的地带,又有大量受灾群众需要生活救助,所以在地震初期为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灾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江南平台入口
抗震救灾总指挥部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改善这种局面。
第一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调运大量的救灾物资。大家都看见报道了,民政部紧急从中央各个救灾物资储备库调运救灾帐篷,全国各地的民政部门也把自己的一些帐篷、折叠床和其他一些物资于地震当天紧急向青海玉树灾区调运。
第二项工作,组织好接收,物资运到了,怎么接收也是个大难题。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在14号晚上就在玉树机场、西宁机场、西宁火车站、214国道,以及结古镇部分进城通道,组织强大力量开展物资接收工作。
第三项工作,组织好登记,所有物资来了以后都要进行登记。
第四项工作,组织好物资发放。从15号开始,就有1500多名解放军战士来帮助发放救灾物资,特别是他们采取了分片负责,我记得刚开始指挥部确定22个片区,后来根据工作需要合并为18个片区,由当地州委的主要领导每人负责一片,层层负责,这是我们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从州、县、社区一级一级往下分片负责来发放物资。第五项工作,加强管理,维持秩序。省级部门也认真参与到救灾物资监管和发放工作中来。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也在物资发放点帮助维护秩序。随着救灾物资大量地运抵灾区,通过我们采取以上措施,应该说现在灾区的物资发放、物资供应秩序非常良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