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11月15日15时,“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图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梁滨在分会场发言。(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陈竞超 摄)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梁滨]:
我省针对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确定了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目标任务,明确以实施兴水战略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创新机制为保障,全面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规划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我省紧密结合省情水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了关于加强水利建设、实施兴水战略的重大决策。基本思路是:按照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的总体要求,举全省之力,实施六大工程,为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一是应急水源工程。按照合理开发地表水、有效保护地下水的要求,以切实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有效维护生态环境用水为目标,建设一批解决民生问题的调蓄水工程,压缩一批地下水严重超采的取水工程,进一步推进用水结构合理化。
二是农田灌溉工程。"十一五"期间,通过节水改造、整合主要产粮区灌溉资源等措施,建成1800万亩水源有保障、设施配套齐全的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完成全省农业人口人均1亩水浇地的目标。
三是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建设1万座淤地坝,新造稳产高产沟坝地80万亩,从根本上改善山区县的农业生产条件,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
四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期间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饮用水中氟、砷超标问题。
五是城乡节水工程。通过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明晰水权,推进全社会节水;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实行阶梯水价,强化全民节水意识。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地区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从目前的155立方米降到100立方米。
六是地下水及水源地保护工程。加快对全省19处岩溶大泉进行划界管理,严格限制地下水的取水和煤矿开采,力争5到10年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岩溶大泉和主要河流原有水量有所增加,水质明显改善。
二、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切入点,全力打造民生水利
一是优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省级财政每年拿出3亿元资金,配合中央专项资金解决2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工程建后管理,通过明晰工程产权,建立水价机制,保障饮水安全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二是重点解决库区移民和受灾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在认真落实好水库移民安置和后扶政策的同时,重点落实和解决好事关移民民生问题的饮水、造地和灌溉三大任务,使移民有地种、有水吃,实现长期稳定。优先安排今年受灾区的水毁工程修复,争取用一到两年时间恢复到灾前水平。
三是全力实施节水灌溉增产工程。今冬明春,以运城盆地、汾河下游、汾河中游、忻定盆地、朔同盆地五大灌溉基地为中心,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以运城粮棉基地为重点,结合灌溉电价补贴,在充分挖掘节水潜力的同时,加快建设夹马口灌区北扩工程和北赵引黄灌溉工程,新增灌溉面积80万亩。
三、以多元化投入为重点,创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去年,江南平台入口
已将山西省列为煤炭可持续发展试点省,批准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按照主要工作方向的要求,今冬明春全省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用于水利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资金可达40亿元左右。
二是加大社会融资力度。今年4月,省政府《关于山西省社会资金建设新水源工程办法》出台后,先后有国投公司等多家企业参与山西水利工程建设,投入资金累计超过10亿元。同时,积极争取银行贷款,已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40亿元的贷款协议,以新组建的山西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平台,履行水利工程建设融资职责。
三是全力落实以工补农的投入政策。山西的煤炭工矿企业较多,近几年效益较好,为了弥补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许多市县实施了以工补农的投入政策。乡宁县吨煤提取农建基金的做法,柳林县“一矿一条流域”的经验,孝义市“一矿一山、一厂一沟”的农建模式,在全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冬明春,将全面推广这些做法。
四是调动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既要不折不扣地执行中央关于税费改革的方针政策,防止加重农民负担,又要做好宣传和组织工作,引导受益户通过民主议事的方式增加投入。对一些规划中的建设项目,采取政府资助、群众出力、社会参与的办法,以引导和鼓励受益农户积极参与。通过发挥政府和农民两个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问题。
今冬明春,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本次会议的各项部署,尽快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为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