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工作综述
江南电子竞技俱乐部
 

    2003年,全国妇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大局,加快创新,突出重点,求真务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当年胜利召开了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积极参与抗击非典的斗争,加强了全国妇联和妇联系统的自身建设,进一步开展了各项妇女工作。

 

团结动员广大妇女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进一步促进妇女工作的发展

 

    围绕“三农”问题,把提高农村妇女科技致富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深化“双学双比”活动和“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继续完善科技培训、服务、示范三大网络,为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提供有效服务。大力开展培训工作,举办了妇联系统发展部部长能力建设培训班、西部贫困地区妇联干部培训班、全国农村妇女科技骨干示范培训班和基层“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主要负责人赴境外培训班,着力提高妇联干部的业务水平,增强城乡妇女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加强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启动了“巾帼信息桥”服务项目,对改进九亿网农村卫星科技站暨农村妇女科技指导站建设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加强基地建设,全年扶持新建各级农村妇女学校3.4万所,举办各类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班19.4万期;新建各类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1.4万个,开发了全国“双学双比”活动综合基地4个;新建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28个,追加投资5个。

 

    配合政府做好妇女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国妇联于2003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妇女创业与再就业工作会议,总结了妇联组织开展再就业工作的经验,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作了部署。联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等5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制定了“十五”期间“三个200万”工作目标:培训200万下岗失业妇女、为200万下岗失业妇女提供职业介绍服务项目、多渠道帮助200万下岗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从加强教育与培训、开辟就业门路、建立健全妇女再就业服务机构等6方面为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工作提供措施保障。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4部委关于印发《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管理办法》通知等7个文件,帮助基层妇联了解、运用政策,并梳理出城市小额信贷扶助下岗失业妇女模式,供基层学习借鉴。组织了“巾帼创业巡回演讲报告团”,赴河北等5省市巡回演讲,宣扬了妇女再就业典型和妇联再就业工作,激励妇女转变观念、自强不息。各级妇联组织全年共培训下岗失业妇女80多万人次,为90多万人次提供了就业服务,帮助50多万妇女实现了再就业。

 

    认真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全国妇联积极拓展多类型的扶贫项目,拨付各种项目款近1000万元,在28个省区市开展了扶助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的小额信贷工作。“母亲水窖”新投放资金2000万元。推出了“母亲健康快车”项目,首批200辆“母亲健康快车”已在陕西、贵州的194个县投入使用,使90万妇女群众受益。落实了元旦、春节期间“送温暖、三下乡”活动和扶贫助困工作,书记处成员带队分赴8个省区市,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实在在地为贫困农村妇女解决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困难。漳县定点扶贫工作有了新进展,落实了中药材加工、农村能源建设及青蚕豆加工等3个项目,各方面捐献款物达182万元。

 

强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切实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

 

    加大了源头参与的力度。全国妇联积极主动参与,推动将妇女法的修改列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建立了修改妇女法的工作机构和网络,召开了10余次专家组研究论证会和全国妇联妇女法修改研讨会,为修改完善妇女法作了大量基础准备工作,初步完成了妇女法修改建议稿。认真履行代表妇女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职责,跟进国家的立法进程,重点参与了宪法修改、制订婚姻法司法解释(二)以及为民法典(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等项工作,努力从源头上维护妇女的权益。

 

    扎实推进社会化维权机制建设。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协调组进一步发挥协调优势,围绕反对家庭暴力、反对拐卖妇女儿童、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等问题开展了多部门合作,并召开了维权协调组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表彰活动。各地的社会化维权机制有了迅速发展,全国有23个省区市建立了省级维权协调机构,29个省区市推行了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制度;1.1万名妇联干部担任了特邀陪审员;22个省区市妇联建立了维权工作热线;建立法律帮助机构9000多个。加大普法宣传教育力度,继续开展“三八”维权周活动,营造了维护妇女权益的良好氛围。重视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全国妇联共接待群众来访1200件次,约1600余人次。以社区、乡村为重点,以家庭为依托,进一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推动全国开展的“无毒社区”、“无毒村”工作。推进“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制订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战略规划;召开了妇联参与艾滋病防止工作专家论证会并对重点省市进行调研。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流动人口中的妇女维权工作和刑释解教妇女的安置帮教工作,据上海等11个省区市妇联的不完全统计,经各级妇联安置帮教小组帮教的失足妇女,改好率达到70%,得到了党委和政府的好评。

 

    进一步推进实施“两纲”。2003年是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各项目标的关键一年。全国妇联强化宣传培训工作,在11个省区市举办了“两纲”培训班;与有关部门联合在全社会开展了“两纲”知识竞赛活动,在主流媒体上开设“两纲之窗”栏目和《今日说法》特别节目,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加强调查研究,就妇女自主创业状况、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卫生健康保健服务、妇女权益保障机制建设、儿童立法状况等重要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提出对策建议,开展了优秀调研报告评选活动。加强规范化建设,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强化了对示范市(县)的工作指导;进一步完善了“两纲”评估工作方案,为开展“两纲”国家级中期评估打下了基础。

 

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中央文明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意见》,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龙头,在城市开展了“学习型家庭”和“文明楼栋”创建活动,在农村启动了“美德在农家”活动,建立了62个活动示范点暨农村妇女文化示范站,表彰了“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和家庭。与中央电视台共同创办了45期《欢乐之家》全国优秀家庭电视展示,150多户家庭走上屏幕,展示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建设的成果,该栏目再度获得2003年中国电视文艺最高奖“星光奖”。向全国亿万家庭发出了“人人行动起来,营造绿色家庭”倡议,推出了“绿色家庭”系列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妇女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行了全国百名好军嫂评选表彰及事迹报告会,支持了军队建设。

 

    深入实施“女性素质工程”。各级妇联认真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全面推进“女性素质工程”,着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在农村,利用农村妇女学校、农函大等阵地,广泛开展了农业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妇女提高文化科技素质,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城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展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引导下岗失业妇女转变就业观念、增强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本领;引导在岗女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改革,为企业增效和行业发展服务。积极推进女童工作,启动实施了“中英大龄女童技能培训和能力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女童优先权”,深入开展“春蕾计划”,促进了女童工作的发展。落实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国妇联组织开展了妇联干部岗位读书活动,并举办了女性经营管理者赴港培训班、机关和直属单位局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机关干部实用行政公文写作与处理全员培训班等,使妇联干部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加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力度。配合江南平台入口 外宣办成功召开了中国妇女发展状况新闻发布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妇女发展的伟大成就。与新华、新浪、搜狐、央视国际等国内10家知名网站联合建立了宣传妇女专题网页,进一步增强了妇联宣传工作的影响力。拓宽新闻发布渠道,全年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中央重要新闻媒体报道妇女发展和妇女工作的有关新闻达500多条。

 

发挥妇联优势,进一步做好儿童工作

 

    加强了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与服务。认真实施《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完成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十五”计划评估方案、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区县申报命名暂行规定、全国示范家长学校命名办法及标准。推出优秀家长典型,组织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深入基层西部行巡回报告活动,深入贵州、重庆、四川3省市的10个市、县(区)的机关、厂矿、社区、中小学做了27场巡回报告,直接面对听众18000余人,受到家长的热烈欢迎。启动“优生从孕前开始”的“种子工程”,免费发放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儿童健康教育系列活动。整体规划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依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确定了37个重点研究课题。

 

    组织开展了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活动。积极推出小公民道德建设“进学校(幼儿园)、进家庭、进社区、进公共场所”四进行动和“护苗工程”项目,制定下发《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行动指导意见(2003-2008年)》,推动了“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活动全面展开。“六一”儿童节期间,召开了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给中华小记者复信的座谈会;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了“六一”特别节目《“六一”故事》;开展了“小公民讲卫生、心连心抗非典”征文等一系列宣传实践活动。

 

    大力发展为儿童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春蕾计划”稳步发展,全年新建“春蕾学校”40所、春蕾班141个,资助女童近10万人,拨款1400多万元。在全国中小学、城市社区推出了“安康教室”和“安康益家”公益活动,为北京、天津、内蒙、山西、贵州、新疆、青海等11个省市捐建了500余个“安康教室”。举办了第三届安康计划西部行等大型公益活动,募集款物折合人民币1亿多元。

 

拓宽交流与合作渠道,推进妇联统战和外事工作

 

    深入开展统战联谊工作。全国妇联进一步加强与团体会员的联系,召开了团体会员年会,组织了四次女部长联谊活动。健全与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制度和全国政协女委员的活动制度,协助全国政协认真做好“两会”期间妇联界委员的各项服务工作。加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妇女组织和妇女人士的交流,重点接待了香港各界妇女访问团等赴内地访问的有关代表团。

 

    积极开展妇女国际交流。全国妇联坚持外事工作“服务大局、服务妇女、服务基层”的方针,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加深了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妇女组织的交往,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大了与中国未建交国家妇女交流的力度。一年来,与国外互派团组50多批260多人次。首次出席世界“妇女事务部长会议”,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妇女组织在国际多边事务中的影响和威望。积极争取国际合作项目,全年争取新的项目和援助资金19项共计1954万元人民币。对外宣传工作树立精品意识,加深了各国对中国和中国妇女的了解和友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