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领导活动
 
李克强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0年01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中国江南平台入口 副总理李克强28日出席了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发表了题为《合作包容 共创未来 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特别致辞,全文如下:

合作包容 共创未来
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
——在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的特别致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南平台入口 副总理 李克强

(2010年1月28日,瑞士达沃斯)

尊敬的施瓦布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来到瑞士达沃斯。现在虽然仍处冬季,但我们在这里已经感受到了春天将至的气息和经济复苏的希望。今年是世界经济论坛第四十届年会。这使我想起2000多年前中国先哲孔子说过的一句很有哲理的名言,“四十而不惑”。意思是人到成熟之年,有更加开阔的眼界和更为豁达的心胸,这也寓意着我们应以更多的智慧,来理解与应对纷繁的世事。本届论坛以“改变世界: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为主题,共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计,体现了合作创新的精神。这对于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改善世界的状况”,具有现实意义。

    过去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部署,实施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回升向好。国内需求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去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7%,其中内需扩大贡献了12.6个百分点,弥补了因外需萎缩而减少3.9个百分点的影响。在内需中,投资需求贡献了8个百分点,消费需求贡献了4.6个百分点,表现出经济自主增长的强劲动力。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是开放的。去年中国货物进口10056亿美元,贸易顺差比上年减少了近1000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和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量达到3800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有效应对危机,我们大规模增加财政公共支出并实行结构性减税。2009年新增公共投资达7200多亿元,加上减税5000多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约3.6%,既刺激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经济增长;又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经济活力。中国的财政赤字则保持在不超过国内生产总值3%的合理范围以内。我们把民生工程作为公共投资的重点。在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中,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占政府投入的50%以上,带动了居民消费。同时,大幅度增加社会保障投入,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社会提供,努力在13亿人口中推进“全民基本医保”。我们在促进增长中不放松调整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去年淘汰单机在10万千瓦以下的小火电机组达2600万千瓦。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效,是政府正确决策的结果,更是人民勤奋工作的结果。正是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尤其是广大劳动者的辛勤努力,推动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去年四季度,中国居民收入、财政收入、企业利润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价格水平由负转正,经济回升的基础得到巩固。但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极其复杂。我们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关键是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切实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回顾去年,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持了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筹划今年,我们有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继续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展望未来,我们有条件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中国人口多,市场广阔,回旋余地大,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不可逆转。中国经济总量虽然已居世界前列,但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还排在100位以后;城市和沿海地区虽然已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但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还比较低。改善民生、实现全面进步,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还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发展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形势还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国内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矛盾亟待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付出的代价大,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重。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现代化,还需要战胜重重困难,付出艰苦努力,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必须转变,过于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必须创新。这需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创新发展模式。

    我们将立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面对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需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健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中低收入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持续增加。同时,大力优化投资结构,不断改善投资效益。近十几年来,中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一年有近千万人口由农村转入城市,既改变着城乡结构,又扩大了国内需求。需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并举、沿海城市带和中西部城市群并立的发展格局。

    我们将依靠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随着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势在必行。需要适应市场需求,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保护好知识产权,不断提高制造业产品质量和发展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应;加快发展服务业,以吸收更多就业;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990-2005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已经下降46%。最近,中国政府又提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进一步下降40-45%,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充分显示了中国自主节能减排、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的决心。需要更加注重节能增效和生态环保,加快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使经济增长建立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基础上。

    我们将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效保障。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市场化改革的方向,继续推进价格、财税、金融、投资等领域的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破除垄断、鼓励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30多年来,我们通过对外开放,与世界经济互接互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实现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在中国的出口中,约55%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商品。在中国的进口中,近70%是来自各国的工业制成品。开放使中国的发展成果为国际社会所共享,实现了互利互惠。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创新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方式,形成内需和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与世界其他国家实现共同发展。

    需要重申的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中国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是在总体和平的环境下实现的,从而能够聚精会神搞建设;今后的发展更需要维护一个和平的环境,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这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各国可以通过优势和资源的互补实现和平发展。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女士们、先生们!

    一年多来,国际社会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取得了应对危机的初步成果,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世界经济有望实现恢复性增长。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类总是在反思过去中寻求进步,在应对挑战中实现发展。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对发展理念、经济模式、治理结构、全球性挑战等问题,都需要重新认识、认真思考,以谋划好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之路。

    国际社会应对这次危机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携手合作、共同应对,也弘扬了合作包容的理念。当今时代,各国的命运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共担责任、精诚合作,继续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形成合力、实现互惠。各国的利益紧密相连,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倡导包容,共同把“蛋糕”做大,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求同存异、实现共赢。

    面对后危机时代,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此,我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第一,继续合作战胜危机。风浪并未平息,同舟才能共济。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的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各国的政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实现全球经济复苏,才能巩固一国经济复苏。过去一段时间,各国携手应对,减轻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损害,节制了可能出现的较大衰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结束,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可能是缓慢而复杂的。避免复苏过程的曲折,降低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各国继续合作。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合作,把握好经济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掌握好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与节奏,使世界经济早日全面复苏。

    第二,推动市场更加开放。这是继续应对危机的必由路径。开放是多边的,也是双边的。开放有利于扩大合作、推动发展、促进繁荣,“一加一”往往“大于二”。而搞保护主义只会加重经济危机,减缓复苏进程,最终也会损害自身利益,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教训就是明证。一年多来,各国表达了反对保护主义的立场,但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仍然不断出现。对此,国际社会应当坚决反对。目前,迫切需要把各方的郑重承诺转化为实际行动,继续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早日达成更加合理、均衡的结果,使国际市场更加开放。

    第三,促进世界平衡发展。推动开放是为了发展,改善民生更需要发展。我们不能忘记全球还有10亿人口仍在遭受贫困、饥饿的折磨。只有改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落后状态,才能解决温饱和实现减贫目标。只有开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潜在需求,才能更好地扩大国际市场,缓解各国就业矛盾。国际社会应当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以积极的态度拓展发展空间、促进平衡发展,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合作,完善促进平衡发展的国际机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力度,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使发展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第四,携手应对重大挑战。这是促进世界经济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紧迫课题。在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全球性挑战面前,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摆脱责任,国际社会应当协调行动。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各国应积极落实《哥本哈根协议》,团结一致向前看,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尽早完成“巴厘路线图”谈判,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有效、持续实施。中国政府将继续本着高度负责和积极建设性态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第五,改善全球治理结构。无论是战胜金融危机、推动市场开放,还是促进平衡发展、应对重大挑战,不仅需要更多的共识和行动来推进,而且需要可靠的制度安排来保障。通过改进和完善已有架构,形成一个更有利于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全球治理体系,以反映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已成为各方共识。全球治理结构的改善,应当体现平等参与、合作包容的原则;需要优先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尊重各种不同发展模式的选择;需要更好地发挥联合国和相关机构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二十国集团的建设性作用。在金融治理方面,需要总结金融危机教训及应对经验,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加强全球金融监管,建立区域性资金救助机制,强化国际货币发行方的责任与约束,维护好世界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国际金融危机终将过去。这次危机留下的不应只是共克时艰的一段记忆,更应留下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留下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创新设想,以更好地推动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我相信,只要我们以合作的精神共谋发展,以包容的态度共创未来,世界经济就能走出一条健康复苏和持续发展的道路。

    谢谢大家!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相关链接
· 李克强:开发利用普查成果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李克强会见越南总理等国家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
· 李克强访瑞士并出席2010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成果
· 坦诚对话共谋发展—记李克强与知名企业家对话会
· 李克强结束访问瑞士并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后回京
· 李克强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致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