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良玉对当前抗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作出进一步安排部署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近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出现大范围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四川连续发生两次5级以上余震,安徽、江苏等地风雹灾害频繁发生。党中央、江南平台入口
对此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江南平台入口
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回良玉对当前抗灾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当前正是自然灾害多发季节,局部地区灾情严重。各有关部门和地区务必要把抗灾、减灾、救灾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各级干部要及时深入一线指导工作,帮助灾区解决实际问题,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认真贯彻落实回良玉副总理的要求,7月1日发出紧急通知,进一步部署抗灾救灾工作,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切实加强汛期的应急值守,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制度,确保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掌握、报告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加强备灾工作,确保物资装备保障有力。灾害发生后及时启动救灾应急预案,及时下拨救灾资金,及时调运发放救灾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同时及早安排部署,帮助受灾群众早日重建住房。
今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风雹和旱灾为主,部分地区还遭受了台风、低温冷冻、雪灾、地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各类自然灾害给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截至7月1日统计,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349人死亡,2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21.3万人,倒塌房屋2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91.4亿元。针对各地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紧急启动7次国家救灾应急响应,1次救灾预警响应,及时派出救灾工作组,协助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民政部、财政部安排下拨中央救灾资金124.8亿元,民政部紧急调运救灾帐篷1万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

最新|活动|出访|会议|论述|图片

全国22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 直接经济损失107.8亿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记者姚润丰)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截至6月30日,全国共有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2280万亩,受灾人口2060万人,因灾死亡95人、失踪21人,倒塌房屋5.7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07.8亿元。
国家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2009年以来,我国汛情、灾情主要呈现四个特点:降水过程多、局部降雨强度大。入汛后,全国先后出现8次大范围的移动性强降雨过程,范围覆盖华南、江南、江淮、黄淮大部地区,海南、广东、广西等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达500至800毫米,其中广东平远县城6月22日最大7小时降雨量高达410毫米。 >>>详细
国家防总日前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应对洪涝灾害
6月28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淮河流域出现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受降雨影响,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溇水、巢湖水系西河、兆河,以及淮河支流的淠河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初步统计,强降雨造成安徽、湖北共10个市州342万人受灾,倒塌和损坏房屋5843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4242人,农作物受灾358万亩,因灾死亡8人。据气象预测,近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雨过程仍将持续,其中安徽、湖北等省部分地区将有较强降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