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南海I号”全面保护发掘项目在广东正式启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11月29日 11时15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广州11月29日电(记者 陈寂)“南海I号”全面保护发掘项目28日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正式启动。根据“南海I号”考古队介绍,该项目初步计划在3至4年内基本完成考古发掘,届时“南海I号”及船载的6万至8万件文物将最终展露出全貌。

    2007年12月,南宋古沉船“南海I号”被包裹于巨大钢制沉箱中,经整体打捞出水后移驻位于广东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展开水下文物“原址保护”。初步估计,“南海I号”为全木质结构,长约30.4米,宽9.8米,高3.5米(不含桅杆),船上文物总量有6万件至8万件,以景德镇等宋代几大名窑出品瓷器以及金银铜器、钱币等为主。目前已打捞出文物6000多件。

    2009年,“南海I号”首次试掘,出土了完整的船舷与上甲板以及200多件瓷器。2011年,其第二次试掘确定了船艏的位置。这两次试掘为沉船考古发掘和保护方案的编制积累了经验。国家文物局在广泛征集各方专家意见基础上,批准了“南海I号”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方案,其中2013年的工作是在博物馆内开展考古场地整理和施工改造。

    据广东省文物局介绍,考古队将依照“南海I号”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方案,在类似陆地考古的保水模式下开展文物发掘。发掘期间,发掘过程对公众开放的时间和周期目前仍未确定。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要求“南海I号”考古队引入最新科技成果为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服务,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水下考古和田野考古的各项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合理调整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方案。

    据广东省文物局介绍,“南海I号”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艘外贸性商船,它的全面保护发掘,对于开展我国古代造船技术、海外航运、对外文化交流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关链接
· 安置“南海I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馆
· 吐鲁番古干尸“揭衣”:中国考古专家探秘西域古纺织技术及服饰文化
·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考古现场经受特大洪水考验
·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喀纳斯2000年前古墓葬群
· 秦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已修复40多件陶俑
· 叶家山考古惊现西周首件青铜双面人头像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