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时3分,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前郭县)发生5.5级地震,11时10分,乾安县与前郭县交界处又发生5.0级地震。地震发生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各级党员干部深入灾区一线,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当时:第一时间赶赴救援
10月31日11时3分,一阵剧烈晃动,乾安县人武部田俊元差点从办公室椅子上跌落在地。他的第一反应是:地震了。训练有素的他和同事从3楼跑出,第一件事就是把生命探测仪、扩张剪切钳等抗震救灾器材从库房搬出。
31日傍晚,一辆辆卡车从外地运来了帐篷、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救灾物资。
11月1日凌晨1点,一辆军车驶入乾安县安字镇瑟字村,车上跳下一位军人,他是县人武部政委郝福军。远在黑龙江老家料理父亲后事的郝福军听到地震消息,连夜赶了几百公里来到救灾现场。早晨5点,瑟字村希望小学操场已搭建起80顶帐篷。
灾情发生后,省委书记王儒林、省长巴音朝鲁迅即赶赴灾区,指导部署救灾工作,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吉林省、市、县三级迅速行动,派出精干力量到灾区。两天里,灾区聚集起了7200人的救援队伍。
当前:不让受灾群众挨饿受冻
外面寒风呼啸,帐篷里暖意融融。前郭县查干花镇乌兰花村76岁的蒙古族老人保音特克西,和女儿女婿一家四口住在一起。“政府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喝的,搭起了棉帐篷,提供了电暖风、电褥子、被子,怕我们受冻,想得太周到了。”
10月31日深夜,松原市民政系统50多名员工在市内各店铺紧急采购电暖风、电褥子,还有人干脆把自己家和亲戚朋友家的电暖风和电褥子搜罗来……11月1日凌晨两点,2000套取暖设备运送到震中的英吐村和瑟字村的帐篷里,成为人们最离不开的东西。
据不完全统计,短短两天,松原地震灾区收到救灾帐篷1870顶,棉被3780条,电褥子2200个,以及矿泉水、火腿肠、面包等食品。
今后:解除受灾群众后顾之忧
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房屋受损6004户。B、C级受损房屋将在行动开展后一周内修缮完毕。定为D级危房的,明年开春后重建。过几天气温继续下降,这些群众怎么办?
在英吐村幼儿园院内,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施工,争取尽早完成彩钢房的搭建工作。另外,受灾户也可以投亲靠友或到安全的地方租房居住,政府给每户发放4000元租房补贴。
刘桂娟签订了过冬安置协议,却对家中存放的玉米放心不下,早日将粮食变现成了她惦记的事。吉林省委省政府决定,全面组织开展受灾农户粮食收购工作。
“救灾工作已转到保障安排好群众生活,全面启动房屋修缮和过渡房建设新阶段。”松原市委书记高福平说,“我们一定要让每一户受灾群众都没有后顾之忧,温暖过冬!”(记者 刘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