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睦邻、安邻、富邻 新一届政府开展周边外交活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11月03日 09时39分   来源:新华社

崇信修和睦 行道有亲邻
——中国睦邻外交凝聚友好亲和力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施洋 蒋国鹏)

    关系亲不亲,关键在民心。2013年,中国新一届政府在周边开展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全方位推进人文等多领域交流与合作,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更亲近、更友善,中国对周边国家亲和力进一步增强。

    睦邻外交根植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作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亲仁善邻、崇信修睦的传统。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

    “常见面,多走动”,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导人的频繁互动,为密切双边关系提供了引领。“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中国通过不断加强对周边国家的公共外交、民间外交、人文交流,巩固了同周边国家关系长远发展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在不久前举行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中国周边外交的“亲、诚、惠、容”四字理念,受到外界关注。正是因为讲道义、重情义、有诚意,中国在周边国家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得邻睦邻。

    中国与周边国家以诚相待、守望相助的例子不胜枚举。

    周边国家不会忘记,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力挺东盟国家走出危机。近年来,从印度洋海啸到汶川特大地震,从非典到禽流感,中国与东盟国家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同舟共济,共渡时艰。在共同应对巨大挑战的过程中,中国与东盟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方的利益交织和相互依存程度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去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人员往来达1500万人次,是10年前的4倍,每周有1000多架次航班往返于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

    2004年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邀请受伤俄罗斯儿童来华接受康复治疗。孩子们在中国受到中国医护工作者的精心照料。俄方带队医生阿兰说:“你们的医生给孩子们这么大的帮助,我们的孩子会永远记住你们。”中俄两国政府自2006年起相继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等主题年,还将举办“青年友好交流年”。这些重大人文交流项目有力支撑和推动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健康稳定发展。中俄关系已经成为大国间睦邻友好、互利合作的典范。

    2011年日本遭受“3·11”特大地震灾害后,中国政府第一时间向日方表达愿提供必要帮助。一天后,中国政府宣布向日本提供3000万元人民币紧急无偿人道救援。两天后,中国救援队作为第一批外国救援队抵达日本灾区展开救援行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中日友好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处理中日关系,维护友好大局,致力于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感情。

    海外人士认为,习近平就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重要讲话表明,中国在新形势下更加强调维护好睦邻关系。这无疑将提升中国与周边的友好关系。

    越南资深媒体人、《先锋报》主任编辑裴明龙说,习近平表示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这点令人印象深刻。中国和邻国关系一个鲜明特点是在地理、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相近与相似,近邻对诚挚的心意有更深切的感受。

    印度联邦议会上院议员、人民党全国发言人塔伦-维吉伊表示,习近平关于中国周边外交重情义、讲诚信的理念非常重要,这一理念将加深亚洲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命运共同体。“如果我们把这一理念放大,世界也将大大受益。”

安邻兴伟业 善邻谋致远
——中国安邻外交释放和平正能量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孙萍 冯坚)

    古语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与邻和善相处的思想贯穿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和平安定的周边环境,一国不可能实现振兴,也难有长远的发展。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周边外交一向秉持的原则。近日,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再次强调安邻之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强调,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目标,更是把安邻在外交政策中的地位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与周边国家山水相连,维护周边和平稳定,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地区稳定的需要,也是世界和平的需要。随着中国周边环境的变化,周边外交的战略意义进一步凸显。

    今年以来,中国大力推进周边外交,亮点频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与往访国增强互信,扩大共识,深化合作,提升双边关系;邻国领导人频频到访,增互信,谋和平,求发展,俄罗斯、印度、蒙古国三国总理同一天抵华访问,引人注目。

    中国正以实际的行动,与周边邻国一道,努力打造一荣俱荣的关系。一项项举措具体而务实:中国同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双边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由中国倡议并牵头制定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在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上得到批准,为深化成员国务实合作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周边环境给中国和周边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双边关系进一步提升,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人文交流空前密切。中国领导人不久前又提出一系列旨在促进地区繁荣与发展的战略构想:愿与中亚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开发银行和专门账户;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着眼未来,中国提出了更为长远的规划和蓝图:中国呼吁同东盟国家商谈缔结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携手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关于命运共同体的说法引起东盟国家强烈共鸣。

    中国在与周边国家广泛开展合作、共营有利发展环境的同时,也不回避矛盾和分歧,以积极的行动推动和平解决进程。中国领导人多次阐明“妥善管控、建设性解决”的主张,展现诚意和决心。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应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编织共同利益网络,提升双方利益融合。

    矛盾和分歧贯穿任何一个双边关系,求同存异是和平共处之策。中国提倡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倡导全面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理念,以增进战略互信。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和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都是旨在解决争端的积极努力和良好尝试。中国和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以法律的形式把一些管控涉边分歧的做法和经验肯定下来。在有关国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些海洋权益之争和边界问题都取得了重要进展,更为解决类似问题起到了示范效应。

    当然,伴随中国的发展,外面不是没有杂音,但中国以实际行动证明“强而不霸”,无论是从军事上还是经济上,这些杂音都已失去市场,和平发展、友善待人、平等相处的中国形象正深入人心,日益密切的联系将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建设和谐地区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四邻安则自家兴。安邻是兴业之基,善邻是致远之本。正如斯里兰卡记者协会主席纳里所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政策,为世界及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的和平外交为地区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成果带来了重要机遇”。

经略千年路 惠济万邦策
——中国富邻外交承载发展新希望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 傅云威 何毅)

    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中国新一届政府宣示的一系列举措都秉承了这样一个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在近期举行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澳大利亚著名经济学家郭生祥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与周边经贸往来密切的时期,也往往是中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时期。中国的富邻外交思想,体现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借鉴,对时代大势的精确判断,具有超越时空局限的大智慧,有利于盘活存量,拓展增量。

    今年10月22日,俄罗斯、印度、蒙古国三国总理同日开始访华,受到广泛关注。人们注意到,2012年,中国是俄罗斯和蒙古国的最大贸易伙伴,是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实际上,中国已成为许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巨大的进口需求有力地带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去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

    中国与许多周边国家和地区已经确定了新的贸易发展目标,比如,到2020年力争使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使中国-东盟双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今后8年,中国仅从东盟的进口累计将达3万亿美元。

    后危机时代,在传统欧美市场萎缩之际,中国经济日益转向内生增长轨道,消费崛起、资本输出、产业转移趋势不可逆转。同时,周边不少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转型挑战,双方在贸易、投资、基建、金融、科技等众多领域均存在战略契合点。

    中国也已成为许多周边国家最大或重要的外资来源地。经济融合的深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更多机遇,而中国企业的投资不仅扩大了周边国家的生产和就业,也带去了中国的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今后8年,中方对东盟投资将至少达1000亿美元以上。

    印度尼西亚世界事务理事会执委会主席易卜拉欣·优素福告诉新华社记者,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的中国外交方针有利于构建多赢的经贸合作格局,从而降低印尼等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帮助其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

    地处古丝绸之路中段的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政府主席科米亚科夫说:“在富邻外交影响下,中国将带来更多投资项目,帮助本地形成辐射亚欧各国的商贸中心。”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近年来,中国政府奖学金惠及越来越多的周边国家青年人,使他们获得到中国学习知识、亲身体验中国发展成就、分享中国发展经验的机会。未来3到5年,中方将向东盟国家提供1.5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未来10年,中方将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

    昔日的丝路、驼队早已化作通达四方的铁路、公路、光缆、输油管道,曾经的丝绸、瓷器、美酒、香料、马匹被石油、棉花、橡胶、基建工程、通信技术设备所取代。经济数据物化为万千人流、物流,给无数商家带来滚滚财源,给数十亿人口带来福祉。

    马来西亚马中经贸总商会副总会长颜登逸表示,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大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包容和惠及邻邦,这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战略眼光和博大胸怀。(参与记者:权香兰、刘怡然、报道员郑世波、王大玮)

 
 
 相关链接
· 习近平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 外国专家积极评价习近平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讲话
· 中国周边外交:推进大战略
· 王毅:中国将发展同东盟关系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