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9月24日电(记者吴振东、仇逸)24日举行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督办代表书面意见专题会上传出信息,通过降低出行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保障公交路权优先等措施,上海正进一步确保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到2015年建成与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匹配的“公交都市”。
据悉,上海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已达2180万乘次,50%的中心城区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其中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运量比重达50%。至2020年,上海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将达3000万乘次,市民的公共交通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增长。
综合考虑经济与社会效益、财政和市民承受能力等因素,上海不断加大对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支持力度。2012年,上海市级财政对公交企业的财政补贴已占到企业营运收入的47%。此外,在公交票价维持十余年不上调的情况下,上海的换乘优惠政策已覆盖全市所有地面公交和公交、轨交线路之间,2012年日均换乘优惠人次为254.1万人次。
另一项第三方统计数据显示,不包含老年人免费乘车,2012年上海地面公交每人次平均乘车费用为1.91元,比2008年下降了13%;2008年至2012年,市民公交出行成本占职工平均工资的比重由近5%降至3%左右。
上海市交港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价格补贴机制,根据运输距离、服务质量等因素,优化公共交通票价结构,完善票价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更多人使用公交方式出行。
针对“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上海继续优化公交线网。截至今年8月,全市“最后一公里”公交线路已达98条,年底前还将新辟15条以上接驳公交线路。在全市今年上半年新辟和调整的122条公交线路中,区域公交占72条,服务范围也不断向郊区新城、大型居住区和旅游度假区延伸。此外,上海还将推进公交汽电车与轨交的紧密衔接,如规定公交中途站距离轨交站点出入口距离不超过50米等。
上海提出,至2015年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根据相关规划,上海将加大公交优先道建设力度,推进有条件的道路设置路中式公交优先道,形成300公里左右的公交优先道网络;在公交优先道和中心城区“三横三纵”公交线路集中道路路口,进一步推广公交信号、标识优先;加强对公交优先道的监控和管理,加大对占用公交车道、干扰公交优先通行的社会车辆的处罚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