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甘南藏族自治州从生态保护中获取发展不竭动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8月30日 09时34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兰州8月30日电(记者 姜伟超、石昊)初秋傍晚,走近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草原上的尕海湖,空气湿得似乎能拧出水来。微风起时,晚霞和水鸟齐飞,无边无际的尕海尽显静谧之美。

    尕海是甘肃省唯一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这个海拔3500米的淡水湖,像是一枚晶莹的珍珠,镶嵌在甘南绿色的大地上。但就在数年前,因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尕海湖面积不断缩小,甚至一度三次干涸。

    “没有了生态,大草原就不是大草原了。”碌曲县尕海乡59岁的牧民旦正吉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牛羊冬天总有冻饿而死的,尕海也干涸了。

    进入新世纪,甘南州开始实施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800多万亩草原被划为禁牧区,严格控制牛羊数量。2007年,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甘肃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正式启动实施,总投资44.51亿元,甘南州七县一市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范围。2011年,甘南州提出“生态立州”战略,努力寻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赢。

    渐渐地,尕海湖区周边60%以上已经干涸的山泉恢复出水,湿地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公顷增加到目前的2200公顷,湖区沼泽湿地面积恢复至12000多公顷,草地的水源涵养和固土能力持续增强。

    10年前,夏河县桑科乡的扎西离开桑科草原去青海打工,因为草原退化让搞牛羊养殖的他看不到希望。10年后,42岁的扎西又回到桑科,在草原边上开了一家牧家乐,放眼望去,牧家乐四周草绿水清,牛羊成群,每天南来北往的游客让扎西和妻子忙得团团转。

    “我卖的不是饭,是生态。”当记者问到生意为什么这么好时,扎西用网络语言幽默了一把,却道出了生态对草原的意义。

    青山绿水引来八方游客。仅2012年,甘南旅游综合收入超13亿元,占全州GDP比重的10%,旅游从业人员达1.4万人,旅游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逐年创历史新高。

    今年是甘南建州60周年。甘南州以项目为依托,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养殖和循环经济等生态、经济双赢的产业,目前已经建成涵盖玛曲、碌曲两个纯牧业县的繁育产业带和涉及卓尼、迭部、临潭三县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的育肥产业带各一个,涉及全州的养殖产业带一个,良种繁育体系、草产业基地、农畜市场也在甘南蓬勃发展。

 
 
 相关链接
·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各族群众欢庆建州60周年
·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7万多牧民过上定居生活
· 甘肃省民政厅: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遭受雪灾
·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告别看病难、上学难
· 贾庆林观看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感恩汇报演出
· 贾庆林观看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感恩汇报演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