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8月28日 11时27分   来源:新华社

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访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记者 林红梅)“我国水上目前仍处于事故高发期,救助打捞一定要以保障水上生命安全为天职,为此,我们要不断提升能力,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驾护航。”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建立起海陆空立体救助体系

    目前,交通运输部垂直统一管理着北海、东海、南海救助局,烟台、上海、广州打捞局和东海、北海、南海救助飞行队。杨传堂表示,近10年来,我国海上救助打捞系统逐步完善了救助、打捞、飞行“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成为我国海上应急救援的中坚力量,出色完成了救助南海渔民、打捞“南海I号”等各类急、难、险、重应急救助任务和抢险打捞任务。他告诉记者一组数字:到目前,已累计成功救助中外遇险人员34000余名,救助遇险船舶1800余艘,打捞船舶近百艘,获救财产价值达840多亿元。

    在指挥协调方面,杨传堂介绍,我国建立了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了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和各地搜救中心,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海上搜救格局,构建了统一指挥、反应灵敏、信息畅通、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海上搜救机制和覆盖重点海域的海陆空立体救助体系。尤其是我国“专群结合、军地结合”的海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10年来逐步完善,海上搜救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海上救助的氛围。

    安全保障能力仍滞后需求

    杨传堂坦言,目前,我国的海上救助打捞能力建设仍然落后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具体体现在:救助手段单一,应对海上重特大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为薄弱。特别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专业救助打捞队伍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装备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和现代化手段缺乏等问题比较突出,恶劣海况下生命救助、大深度大吨位沉船打捞、大面积溢油清除及化学品污染应急处置能力薄弱,在深潜水等方面的技术差距还比较大。

    杨传堂分析指出,我国海上安全保障仍面临着巨大压力。我国是拥有约473万平方公里海域和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海上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海洋资源开发、沿海旅游等用海活动十分频繁,海上出行和海上作业量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群众对海上交通运输安全保障的需求更加迫切。

    为海上安全筑起坚固的防线

    杨传堂指出,海上救助打捞是海上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最高价值追求,加强应急救助,发展抢险打捞,为建设海洋强国保驾护航。

    杨传堂表示,将全面构建海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的法规体系。积极推进《海上交通安全法》《水上搜寻救助条例》《沉船沉物打捞管理条例》《潜水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健全国家海上搜救部际联席会议和国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海上搜救应急预案,提高专业救捞队伍和社会搜救力量处置海上突发事件的能力。

    杨传堂强调,要进一步推进救捞的装备和技术能力建设。全力推进海洋救助船、近海快船、大型巡航救助船建设,加快建造大型溢油回收船、500米深潜水母船、5000吨起重船、5万吨自航式半潜船等重大装备,切实加强环境救助、财产救助、抢险打捞装备建设和深潜水等核心科技研发。

    杨传堂最后说,进一步加强专业救捞队伍和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是强化海上安全保障的核心。要努力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作风过硬、廉洁高效的正规化、专业化、现代化专业救捞队伍。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完善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协作机制,为群众在海上安全活动筑起坚固的防线。

 
 
 相关链接
· 中国最新型海上救助船交付使用
· 海上救助机长潘伟救422人生还创我国最高纪录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