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芦山灾区借力“飞地”模式实现“造血式”重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7月25日 17时52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7月25日电(记者吴晓颖 叶建平)芦山地震使当地本就薄弱的产业基础遭受重创。为增强灾区震后自我“造血”功能,四川将借鉴汶川震后重建经验,在产业重建中通过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发展飞地产业园区,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用3年时间完成恢复重建任务。

    芦山地震受灾县多为山区县和老区县,产业基础、地方财力薄弱。重灾区工业以水能和矿产资源开发为主,产业层次低、结构单一。

    在本次重建过程中,产业重建被推到重要位置,高标准起跳成为共性。四川省政府办公厅负责人表示,产业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借助重建,灾区要进一步优化灾区生产力布局,推动工业发展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良性发展之路。

    如何在重建中调优结构、转变方式、提升水平,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在汶川灾后重建工作中,探索出的“飞地经济”模式提供很好的借鉴。简单地说,飞地经济就是重建与援建两地政府,打破区域行政划分,进行资金和项目跨区域整合,同时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协同配合,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跨越发展。

    汶川震后建立的成都·阿坝工业园、广元川浙工业园等就是典型的“飞地工业园”。各园区通过承接支援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产业转移,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在发展灾区经济的同时,解决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借鉴这一模式,在芦山灾后重建中,德阳、绵阳、南充、攀枝花、自贡和泸州6个援建市将与重建地区共同建设“天芦宝”飞地产业园区。

    按照规划,该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天全、芦山、宝兴等极重和重灾区除能源依赖型、资源依赖型的企业和轻纺业外,其他产业项目原则上布局到“飞地产业园区”。

    此外,为化解“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成为产业重建的重要原则之一。灾区产业发展将由资源导向向技术导向转化,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和落后生产能力。根据规划,将关闭和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9户、铁合金行业落后产能6万吨、造纸行业落后产能2万吨。

    同时,为增强灾区造血功能,中央专门拿出5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灾区产业重建。四川省政府也要求,在央企和省内市(州)的援建资金中要对产业发展给予倾斜。

 
 
 相关链接
· “4·20”芦山地震灾区最大堰塞湖险情基本排除
· 四川省“4.20”芦山强烈地震重建委召开专题会议
· 芦山:“住房重建不盲目追求速度”成为重要原则
· 四川正式对外发布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