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苏丹瓦乌7月18日电(黎云、李璐)离回国还有10天时间,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大队长霍洪凯再次来到位于小镇马普尔的复员退伍军人过渡培训中心查看工程质量。这个由中国维和部队建设完成的培训中心被联合国组织称为“DDR”中心,是南苏丹首个专门培训退伍军人的机构。
自2012年11月部署到任务区以来,中国第十批赴南苏丹维和工程兵大队275名官兵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积极参与南苏丹战后重建,先后援建了南苏丹首个“DDR”中心、瓦乌市至珠尔河县城际道路、拉加机场跑道、瓦乌市汽车站等工程,均被联合国南苏丹特派团评为“优质工程奖”,受到联合国官员、当地政府民众和外军官兵的好评。
南苏丹自2011年独立以后,约16.2万战斗人员放下武器,需要重新安置。为帮助他们获得基本生活、工作技能,联合国计划在南苏丹境内建设3个“DDR”中心,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将这项工程赋予了中国维和工程兵大队。
没水、没电、没住所,无任何施工资料、无建设范例,有的只是一片荒野丛林,中国维和工兵自寻饮用水、自带发电机,从旱季干到雨季,用了205个日夜,2013年4月,南苏丹首个“DDR”中心提前落成,并接收了首批约400人。
联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德米特里·蒂托夫在视察这个过渡培训中心时称赞:“非常高兴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中国一直积极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事实上,中国维和工兵的身影,总是出现在当地民众最需要的地方。在西加扎勒河州的珠尔河县,与州府瓦乌市相连的唯一一条道路在雨季经常被积水淹没中断。
中国工兵刚刚完成“DDR”中心建设,又带着施工机械开进了茫茫热带丛林,在原始森林和沼泽中,打通了一条两地间的直线通道,使原先20多公里的蜿蜒道路,缩短到3.6公里。
“我们将会永远铭记这一天,因为这条道路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便利。”祖祖辈辈生活在丛林中的瓦乌市巴格里村32岁村民马克·乌布尔·贾斯廷和邻居们以最欢快的部落舞蹈,来庆祝道路建成通车。
此前,中国维和工兵还历时26天,为南苏丹第二大城市瓦乌平整出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修通1200米的道路,盖起了候车棚,使瓦乌有了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站。
而对于被当地人称为“丛林孤岛”的拉加县城来说,机场的交付使用,更是为这座边境小城打造了一条“通天路”。从今年年初开始,中国维和工兵艰难跋涉320公里来到拉加,用3个多月时间成功修建了一条长1200米、宽107米的飞机跑道,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
西加扎勒河州州长瑞泽克·哈桑说:“中国维和部队用实际行动密切了中南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我将会在适当的时机向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汇报他们出色的业绩。”
中国维和部队援建的每一项工程,在传递和平、传播友谊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正在“DDR”中心接受缝纫培训的退伍女兵热比克 ·阿肯对中国维和部队充满了感激:“以前我从不敢想象我的生活会变成这样,现在我有了食物、有收入,并且我的收入能够养活我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