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灾后重建3年多来,州、县党政机关重建开工较晚,节约用地60%;医院、学校等公用设施早已投用,面积普遍扩大。这是负责玉树灾后重建规划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在15日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的内容。
玉树藏族自治州、县机关办公设施重建坚持集约、节俭。结古镇区地处狭长河谷,周边没有拓展空间。震前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000人,与省城西宁相当。震前玉树州和玉树县两级党政机关办公比较分散,规划重建实行集中办公。除了公检法机关、农机等不便集中的部门,州县两级党政机关分别进驻统一规划的行政中心,此项比震前共节约办公用地60%。一些办公楼外立面原计划采用比较美观的钢化石,后改为廉价实用的保温板材。
据悉,节省的土地优先供给学校、医院等公用民生设施。灾后重建规划建设民生设施占地共1935亩,是震前的3.4倍。其中,教育设施用地增加三成多,医疗卫生设施用地增加77.3%,文化体育旅游设施占地扩大13.6倍。“玉树无树”,震前结古镇区缺少绿色植被,重建后公共绿地面积增至3330亩。
玉树灾后重建始终把公用设施、居民住房重建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优先考虑群众合法权益,基本实现“重建三年、跨越二十年”。三年来,43所中小学、29个幼儿园、46个医疗卫生项目早已投入使用,一些学校、医院的硬件水平超过省会西宁。作为普惠措施,每户受灾群众至少可获得80平方米安居房或建房补助。结古镇以外的重建住房已全部交房,达到居住标准。结古镇区重建住房绝大多数已完工,今年6月30日前全部交房验收。震前当地民居为土木结构,烧牛粪、煤等取暖,地方小电网经常停电,缺少统一自来水。重建住房为砖混结构,其中统建住宅楼集中供暖。结古地区将用上自来水,用电来自今年6月联网的国家电网。(记者 张志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