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江源高海拔地区百万亩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iruorou.com   2013年04月11日 15时27分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西宁4月11日电(记者 张进林、吴光于)经过8年综合治理和建设,分布在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高海拔地区的百万亩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三江源地区地域广袤,河流纵横,雪山冰川及湖泊沼泽集中,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寒冷的气候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蕴藏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方。

    2005年8月,我国政府投资75亿元,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南部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总面积达15.23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启动实施了一项大规模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南说,在过去8年时间里,青海省在国家支持下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涉及20多项以保护和改善修复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建设项目,其中通过人工努力改善和修复当地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项目建设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源头干流流经的第一个县。原来,玛多县境内多沼泽湿地,河流众多,水草丰美,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达4000多个,素有高原“千湖之县”的美誉。而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玛多县的生态恶化程度已非常严重,半数以上的湖泊干涸见底,曾经水流不断的几十条大小河流有的时断时续成了季节河,有的则基本消失。

    李晓南说,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之前,青海省就开始鼓励玛多县草原上的牧民实施“退牧还草”,并通过政府免费提供住房和生活补助的形式,有计划地将生态退化严重区域内的牧民进行搬迁,让草原在“休牧”状态下得到休养生息。这种做法在缓解草原压力、保护黄河源区珍贵的湿地资源中效果明显。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黄河源区脆弱生态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跟踪监测数据显示,与十年前相比,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的面积分别增加了74平方公里和117平方公里,而且湖水面积仍呈增大趋势,著名的“千湖湿地”正在整体恢复。

    与此同时,在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湖泊、沼泽、河流、雪山等湿地资源同样得到有效保护。统计表明,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的8年间,中国政府规划保护的湿地面积达到160.12万亩。截至目前,已在三大江河的发源区完成湿地保护面积超过100万亩。

    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不仅缓解了高寒草原退化,而且明显提高了区域内的水源涵养能力。2005年至2010年的6年间,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比2004年增加92亿多立方米,出境水量增加88亿多立方米,6年间共增加出境水量530亿立方米。同时,三江源区的主要湖泊净增加245平方公里。

    李晓南说,三江源区湿地生态功能的逐步提高明显提升了一些草地严重退化区植被的覆盖率,整个工程实施区的草原荒漠面积净减95平方公里。另据监测,随着三江源区整个生态结构的改善,当地水域生态环境总体呈现出良好态势,水生生物资源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同时,野生动物种群也明显增多,其栖息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

 
 
 相关链接
· 三江源生态监测系统基本建成 已展开监测工作
· “三江源”地区林业产业助农牧民增收逾50亿元
· 青海实施三江源补偿机制 藏区学生上学政府埋单
· 要移得出稳得住——人大代表建言三江源生态移民
· 青海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在西宁正式启动
· 绿色发展呵护大美青海 三江源生态保护初见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
 
Baidu
map